厦门大学助力破解省间电力市场壁垒
厦门大学助力破解省间电力市场壁垒
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各地仍存在规则不统一、地方保护、省份间壁垒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进程。
在此背景下,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积极投身于破解省间电力市场壁垒的研究工作,为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简介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隶属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是一支专注于能源经济领域研究的专业团队。中心拥有一支由博士研究生组成的高水平研究队伍,涵盖财政系、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等多个学科领域。
研究成果:以需求响应机制破解省间壁垒
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带领团队在电力需求响应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研究指出,面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和复杂多变的能源格局,电力系统常常面临着供需不平衡、用电高峰压力以及能源供应不稳定等挑战。需求响应作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通过引导电力用户在关键时刻调整用电行为,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林伯强教授团队提出,要有效落实电力需求响应机制,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提升用户认知水平:通过社区、社交媒体等渠道开展宣传,让更多的居民了解参与需求响应的预期效益。针对工业用户的特殊需求,推动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整合需求响应措施到其生产计划中。
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并制定有吸引力的经济激励政策:对分散的居民用户推广居民分时电价,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经济奖励措施。对商业用户制定差异化的电价政策,使商业用户在高峰期削减用电时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激励。针对工业用户的大规模用电特征,为工业用户建立长期的激励机制,努力缩短其投资回报周期。
推进智能化改造:推进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接纳、配置和调控能力。向居民用户推广智能电网技术,提供简单易用的智能家居设备。支持工业用户引入先进的生产自动化和智能控制系统,以实现对用电的更精准控制。
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政策层面:研究提出的完善分时电价机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等建议,为国家发改委《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的修订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践层面:需求响应机制的落实能够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缓解用电高峰时期的供需矛盾,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
社会层面:通过提升用户认知水平和推广智能电网技术,能够增强社会公众对电力市场的参与度和理解度,推动形成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的社会风尚。
经济层面:研究提出的经济激励政策能够为企业和个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促进电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将继续深耕能源经济领域,为破解省间电力市场壁垒、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践的持续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高效、公平、开放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必将早日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