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养生,中老年人必喝的米酒
秋冬养生,中老年人必喝的米酒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来抵御寒冷。在这个季节,一杯温热的米酒不仅能驱赶寒意,还能带来诸多养生效果。米酒,这种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工艺制成的传统甜酒,因其制作简单、口感香甜而广受欢迎。它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更是一味养生的良方。
米酒的养生功效
米酒,又称为醪糟或甜酒,其养生功效早在古代就被人们所认识。《本草纲目》中记载,糯米能“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具有温肾、固涩肾气的作用。而经过发酵制成的米酒,更是保留了糯米的全部营养,并增添了酒性,使其具有行气活血、调动血脉的功效。
中医认为,米酒味甘、辛,性温,具有温阳通络、健脾益气、开胃消食、驱寒补虚之功效。它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人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含量,减少脂质沉积,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含量,对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都有辅助治疗作用。
秋冬季节饮用米酒的好处
秋冬季节,天气寒冷,人体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畅、食欲不振等问题。此时饮用米酒,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驱寒暖身:米酒性温,能温暖脾胃,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驱赶寒意。
增进食欲:米酒具有开胃消食的作用,能刺激消化腺的分泌,增进食欲。
提振阳气:秋冬季节人体阳气容易衰弱,适量饮用米酒能帮助提振阳气,增强体质。
缓解疲劳:米酒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能帮助缓解身体疲劳,恢复体力。
中老年人饮用米酒的注意事项
虽然米酒具有诸多养生功效,但中老年人在饮用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适量饮用:过量饮用会增加肝脏负担,建议每日饮用量不超过100毫升。
温酒饮用:秋冬季节饮用米酒时,最好将其加热至40-50℃,这样既能提升口感,又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避免空腹:空腹饮用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建议在餐后饮用。
特殊人群谨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谨慎饮用,酒精过敏者则应避免饮用。
米酒的饮用方法和搭配建议
米酒的饮用方法多样,既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成各种美食。
直接饮用:将米酒加热至适宜温度后直接饮用,能充分感受其细腻润滑和醇香甜蜜。
米酒汤圆:将适量水煮沸后加入汤圆,待汤圆浮出水面加入适量米酒、白糖,煮沸3-5分钟即可食用,可做早点、宵夜。
红枣枸杞醪糟蛋:醪糟50克,鸡蛋1枚,红枣3颗,枸杞适量。先将洗净的红枣(去核)、枸杞与适量水煮沸后,加入醪糟,再加入鸡蛋打成蛋花,煮3-5分钟即可食用,可滋阴补血,健脾养胃。
醪糟小米红糖粥:醪糟50-100克,小米50克,红糖适量。小米洗净加水适量,兑入醪糟熬成粥状,再加入红糖,待红糖溶化后即可出锅。妇女产后体虚、奶水不足者,每日服食1-2次最佳。失眠的老年人及白领,于睡前服食,也有很好的促眠作用,且可提高睡眠质量。
米酒不仅是一种美味的饮品,更是一味养生的良方。在这个秋冬季节,不妨为自己和家人准备一杯温热的米酒,让这份传统美食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但需记住,饮用米酒虽好,但也要适量,特殊人群需谨慎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