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北站综合枢纽:2027年见!
苏州北站综合枢纽:2027年见!
2027年11月,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将与通苏嘉甬高铁同步建成运营。作为迄今为止苏州建城史上投资最大的交通枢纽项目,苏州北站综合枢纽不仅将改变苏州的交通格局,更将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国家级枢纽,长三角新门户
苏州北站地处苏州市域中心,是国家高铁“八纵八横”大动脉京沪线和通苏嘉甬高铁的十字交汇处,也是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进一步向外拓展辐射的桥头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定性苏州为国际铁路枢纽;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苏州高铁北站扩容提升工程建设”。
为此,苏州北站将以“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为定位,按照苏州市四网融合规划,打造集高铁、城铁、市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并协同上海虹桥建设成为具有强大综合服务功能的国际开放枢纽,打造成为长三角枢纽中心。
巨无霸工程,规模比肩虹桥
作为苏州史上最大交通枢纽项目,苏州北站综合枢纽的建设规模令人瞩目。站房建筑规模达16.85万平方米,整体规模与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等综合枢纽站点相当。
根据规划,扩容提升后的苏州北站综合枢纽线站总规模为10台24线,并预留2台4线发展空间。其中,通苏嘉甬高铁线站规模4台10线,将是架构苏州“丰”字形国家干线铁路网的南北向主动脉,可大幅提升苏州市域间的时空距离。城际铁路线站规模为4台8线,将串联苏州市域城际铁路网,服务苏州各区对外城际出行需求,促进市域一体化发展。
四线换乘,打造无缝衔接
为强化北站枢纽的公共交通支撑、方便旅客出行,引导绿色低碳的枢纽集散模式,根据规划,轨道交通将有4线在此集中换乘,包括2号线、7号线、10号线及14号线。
道路交通方面,将打造高铁苏州北站落客快速联络道工程及高铁苏州北站快速联络道东连接线工程,衔接城市快速路及高速公路,构建“外网+内网+地区网”组成的三网合一快速集散系统,从而强化苏州北站枢纽市域辐射能力。
倒计时开始,2027年见
根据计划,苏州北站力争2025年2月底开工建设,2027年底与通苏嘉甬高铁同步通车运营。目前,项目已进入开工倒计时阶段,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水乡韵味,现代设计
苏州北站的建筑设计颇具特色。根据规划,苏州北站以“水漾姑苏 环秀飞虹”为主题,既有园林底蕴,又融入苏州水文化特征。站房屋面采用波浪形设计,与毗邻的环秀湖呼应,尽显苏州水乡之韵。建筑檐口如苏绣丝线飞舞,又如丝绸飞梭相连,既体现苏州地域特色,同时展现高铁动车飞驰的速度感。
新建高架站房与既有京沪线下站房的一体化设计是苏州北站工程的最大重难点。为提高旅客出行的便捷性,该工程将南光谷候车区作为新建站房与既有站房的连接区域,以实现新站房与老站房的“无缝衔接”。在不影响京沪高铁运行的前提下,旅客的进站和出站都保持高效顺畅。
作为体量巨大的交通枢纽项目,苏州北站的交通流线比较复杂,对此,苏州北站规划方案多次优化,将地面层作为整个枢纽各类交通换乘节点,通过南北光谷、中庭、进站厅、换乘交通核等高识别度节点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清晰快速换乘,多层次、多维度满足旅客换乘需求。
引领未来,辐射长三角
建成后的苏州北站将使苏州从长三角东西向发展轴重要节点城市迈向长三角“十”字发展轴的枢纽中心城市,在实现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串联“三圈一带”全国经济发展版图及促进区域要素流动、带动苏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使苏州从长三角东西向发展轴重要节点城市迈向长三角“十”字发展轴的枢纽中心城市,此举不仅关乎苏州城市交通体系的完善,更关乎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对苏州未来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