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生态保护,你我共参与!
庐山生态保护,你我共参与!
庐山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庐山面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名山,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环保意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守护庐山的美丽自然景观吧!
庐山生态保护现状
庐山是全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也是世界名山、人文圣山。新中国成立以来,庐山经历了多轮改革。当前,庐山正在推进新一轮改革,重点包括国企改革、机构整合等,以推动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
鄱阳湖生态环境问题
鄱阳湖作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对调节长江水位、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区域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鄱阳湖目前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非法矮围整治不力:鄱阳湖存在大量人为筑圩拦汊的矮围,影响湖区水质,阻断河湖水系连通。2020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开展长江流域非法矮围专项整治,但江西省有关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只是由各地自行排查逐级汇总,当时排查出鄱阳湖应整治非法矮围40个,并已上报完成整改。2024年4月督察组暗查后,地方再次排查,初步发现用于养殖的非法矮围又有44个。
禁捕和江豚保护不到位:重点水域禁捕要求落实不到位,2019年江西省主管部门明确鄱阳湖禁捕范围为湖体水线及五河干流入湖口以内水域,但是2021年4月公告的拐点坐标中,部分矮围集中区域未划入禁捕范围。九江庐山市湖区特别是长湖圩内,有盗鱼团伙用拉网、电鱼等方式非法捕捞。九江都昌县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老爷庙附近有人用抛网进行捕鱼。2022年至2023年,鄱阳湖内发现有5头江豚死于渔网和鱼线缠绕。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近年来鄱阳湖总磷浓度一直未达到湖库Ⅲ类水标准。2023年,湖区18个国控断面中仅5个总磷浓度达标;9个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不降反升,最高上升39.6%。滨湖地区化肥、农药施用量大,但减量化工作不严不实。抽查发现,统计部门统计的南昌县幽兰镇氮肥、钾肥施用量均为零,农业农村部门数据显示仍在施用;南昌市经开区樵舍镇近年来因城市开发已征收耕地约3000亩,但2023年化肥施用量比2021年不降反升。在南昌县、永修县,湖区围垦的农田田埂上随处可见废弃农药包装,监测结果显示,农田沟渠水总磷浓度超湖库Ⅲ类水标准3倍至13倍。湖区还普遍存在违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条例》中封洲禁牧规定在洲滩湿地进行畜牧养殖问题,洲滩粪便成堆、污水横流。
生态保护建议
借鉴贵州四个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旅游生态系统空间均衡理论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非法矮围整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要求,全面排查、应清尽清,禁止围湖造地,有序实施退地退圩还湖。
强化禁捕和江豚保护:严格落实重点水域禁捕要求,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江豚等珍稀物种。
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加强农田沟渠水环境监测,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立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定期发布监测报告,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
九江绿色发展经验
九江市在推动传统食品企业转型升级,走绿色发展道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九江市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开发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环保产品的需求。
庐山作为九江市的重要旅游资源,应借鉴这些经验,推动旅游产业绿色发展。例如,推广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建设生态步道和观景平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游客和居民的环保意识。
共同参与生态保护
保护庐山生态环境,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作为游客,我们可以:
- 遵守景区规定,不乱扔垃圾,不破坏植被
- 选择环保的交通方式,如徒步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参与环保活动,如捡拾垃圾、植树造林
- 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作为当地居民,我们可以:
- 积极参与环保行动,如清理河道、保护野生动植物
- 发展绿色产业,如生态农业、生态旅游
- 提高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染
- 监督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保护庐山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人人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庐山天下悠”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