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酒甲醇超标?教你几招轻松去毒!
高粱酒甲醇超标?教你几招轻松去毒!
2024年4月,北京朝阳医院接诊了一位57岁的危重患者老张。他因误食工业酒精(甲醇)而出现视物模糊、乏力、恶心、腹痛等症状,最终导致心跳停止,抢救无效去世。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甲醇中毒的警钟,特别是在家庭酿酒日益普及的今天,如何降低和消除自烤高粱酒中的甲醇含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甲醇的危害:比乙醇更致命的毒物
甲醇,俗称木醇或木精,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挥发性液体,具有与乙醇相似的气味。但与乙醇不同的是,甲醇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毒性。甲醇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中被醇脱氢酶转化为甲醛,甲醛再进一步氧化为甲酸。这些代谢产物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甲醇中毒可导致头痛、头晕、嗜睡、意识模糊,严重时可出现谵妄、昏迷和抽搐。
- 眼部损害:视力模糊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永久性失明。
- 代谢性酸中毒:甲酸盐的积累会导致血液pH值下降,引起呼吸加快、意识障碍等。
- 消化系统损害: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
更令人担忧的是,甲醇中毒的剂量远低于乙醇。摄入纯甲醇5-10毫升即可导致严重中毒,30毫升以上可致死亡。
甲醇从何而来:酿酒过程中的隐形杀手
高粱酒中的甲醇主要来源于酿酒原料中的果胶质。果胶质在发酵过程中,在曲霉的作用下会放出甲氧基,从而形成甲醇。尤其是酿酒原料的表皮部分,如水果、薯类(红薯、木薯、番薯藤等),以及玉米、高粱、稻谷、小麦的皮壳层等含果胶质较多的部位,在发酵后容易产生甲醇。
此外,使用过熟或腐败的原料、果胶质含量高的原料酿酒,或者使用黑曲作糖化剂(因其所含果胶酶较多),都会使成品酒中的甲醇含量升高。
如何去除甲醇:家庭酿酒的必备技能
蒸馏法
原理:甲醇和乙醇具有不同的沸点,甲醇沸点为64.7度,低于酒精沸点78.3度。通过控制温度进行蒸馏,可以使乙醇优先汽化,而将大部分甲醇留在底部,从而达到去除甲醇的目的。
操作过程:将待处理的白酒放入蒸馏器中进行加热蒸发,然后再对所得到的乙醇进行二次脱水和纯化处理。
活性炭吸附法
原理: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白酒中的有害物质,包括甲醇,还能吸附甲苯和苯并芘等物质。
操作过程:将活性炭放入白酒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再将其取出,从而去除白酒中的甲醇。
冷冻法
原理:利用甲醇在低温下凝结成固体的特性,通过降低温度使甲醇与白酒中的其他成分分离。
操作过程:将待处理的白酒放入低温环境中,使甲醇凝结成固体,然后再将其分离出来。这种方法不仅能去除大部分甲醇,还能保持白酒原有的风味和口感。
加水稀释法
原理:通过向白酒中加入适量的水,有效地稀释其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包括甲醇),降低其中甲醇的浓度。不过这种方法不能完全去除白酒中的所有有害物质。
操作过程:按照一定比例向白酒中加水即可。
国家标准:甲醇含量的安全限值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57-2012),以粮谷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6 g/L。这一标准为家庭酿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预防胜于治疗:家庭酿酒注意事项
- 原料选择:选用新鲜、无霉变且果胶质含量低的高粱,避免使用腐败或劣质原料。
- 蒸煮与发酵控制:蒸煮时降低压力并适当排汽,以减少甲醇产生;发酵过程中严格控温,抑制有害物质生成。
- 蒸馏优化:提高回流比,分离甲醇等杂质;实施掐头去尾法,舍弃甲醇含量较高的部分。
- 吸附处理:使用天然沸石或分子筛吸附成品酒中的甲醇。
- 储存陈化:将新酒置于透气陶坛中存放,促进甲醇自然挥发。
- 温酒饮用:饮酒前加热至65℃以上,促使甲醇蒸发。
此外,在家庭酿酒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
- 使用专用容器,确保卫生条件。
- 掌握正确的酿造技术,并在必要环节添加辅料(如活性干酵母)以改善发酵过程。
甲醇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国内发生多起甲醇中毒事件,致使多人死亡。2022年,四川省某市发生4例食源性甲醇中毒死亡事件。2021年,广东省某布艺厂发生一起职业性急性甲醇与乙酸甲酯混合中毒事件。2020年,江苏省某五金制品公司有4名工人疑似甲醇中毒。2019年,云南省某镇发生一起多人饮用工业酒精勾兑酒事件,导致19例甲醇中毒、5例死亡。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提醒我们,甲醇问题绝非小事。无论是家庭酿酒还是饮用市售白酒,都必须高度重视甲醇含量问题。通过科学的方法降低和消除甲醇,才能真正享受高粱酒带来的乐趣,而不必担心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