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切切”:声音、情感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切切”:声音、情感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wk.baidu.com/view/72297a2234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1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8A022WO00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9%BD%E5%B1%85%E6%98%93/174330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15A01BLF00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1A01M7D00
6.
https://www.ruiwen.com/wenxue/pipaxing/52897.html
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31/16/76161409_1132795056.s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A%92%E6%83%85%E8%AF%97
9.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165682/4.html?p2=116405&showDownload=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不仅生动描绘了琵琶声的层次感,更蕴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那么,这里的“切切”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01

声音的细腻描绘

“切切”一词,在《琵琶行》中首先是一个象声词,用来形容小弦发出的声音。与“嘈嘈”形成鲜明对比,“切切”描绘的是那种细腻、轻柔的音质,仿佛情人间的低语,含蓄而深情。这种声音的描写,展现了白居易对音乐的敏锐感受力和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白居易对声音的描写向来精准传神。在他的另一首诗《夜雪》中,就有“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佳句,通过细微的声响来反衬夜的寂静。同样,在《琵琶行》中,“切切”一词的选择,不仅准确传达了琵琶小弦的声音特点,更与整首诗的意境相得益彰。

02

情感的深切投射

然而,“切切”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于此。白居易创作《琵琶行》时,正值他被贬江州司马之际。这一时期,白居易的心境颇为复杂,既有对朝堂的失落,也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这种情绪,自然会投射到他的作品中。

“切切”不仅形容声音,更暗含着一种哀怨和忧伤。在白居易的笔下,这种声音仿佛在诉说琵琶女的身世之悲,也暗合了诗人自身的遭遇。正如诗中所写:“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里的“唧唧”,与“切切”遥相呼应,都在传达一种深切的哀怨之情。

03

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切切”的运用,充分展现了其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他通过对比、拟声等手法,将抽象的音乐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诗中,白居易巧妙地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进行对比,通过“嘈嘈”和“切切”的交错,营造出一种既热烈又细腻的音乐氛围。这种手法,不仅让音乐形象更加立体,也让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

白居易对音乐的描写,不仅停留在表面的声音描绘上,更深入到情感的抒发。他通过“切切”这样的词语,将音乐与情感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艺术境界。这种手法,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琵琶行》中的“切切”,绝非一个简单的象声词。它既是声音的描绘,也是情感的抒发,更是艺术手法的体现。通过“切切”,白居易不仅让我们听到了琵琶的美妙,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悸动,展现了其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