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机场启动16亿改造计划,T3D航站楼将成全球首个可转换枢纽
北京首都机场启动16亿改造计划,T3D航站楼将成全球首个可转换枢纽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正在加速推进其扩建和改造计划,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航空客流需求。根据最新消息,首都机场已获批一项总投资近16亿元的改造项目,将对T3D航站楼进行全面升级。
T3D航站楼改造:打造可转换的国际国内航班枢纽
首都机场T3航站楼自2008年启用以来,已运营近16年。此次改造的重点是将T3D区域改造成国际国内可转换的航站楼。首都机场集团副总经理韩志亮表示,这一改造项目已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批准,目前资产配置已接近50%。
首都机场海关关长段凯介绍,此次改造将引入“沙盒监管”理念,打造最优化的客运监管方式,使T3D成为世界上首座国际国内航班廊桥可切换、旅客同楼可转换的单体航站楼。这一创新设计将极大提升旅客中转效率和体验。
数字化转型:提升机场运营效率
首都机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领跑。自2018年率先采用数字孪生技术以来,机场已存储1300多个地图图层,生成51亿条车辆轨迹和22亿条航空器轨迹数据。通过1.6万路摄像头实时收集数据,实现了对航站楼和机坪运行的全方位监控。
首都机场副总经理赵莹表示,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不仅优化了空域监控和航班模拟,还提升了旅客服务水平。未来,该技术将进一步扩展到安全和应急救援管理领域,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
扩建带来的运营提升
首都机场今年旅客吞吐量预计将突破5000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超过30%。为应对客流增长,机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运营效率。
针对旅客反映的靠桥率低问题,机场已将桥位资源分配频率从每小时一次提升至每20分钟一次。同时,T3航站楼的安检区域也将调整至4层,以方便旅客快速过检。
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扩建的同时,首都机场也高度重视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场提出了“一增一减一中和”的能源管理理念:增加绿色能源占比,减少能源消耗碳排放,积极推进碳中和。
目前,首都机场的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达16%以上。通过实施航站楼照明系统智能化调节,每月可节省17.5万千瓦时电力。同时,机场还大力推广绿色交通,外围交通网络的公共交通出行占比达到35%,年减少碳排放超过11万吨。
随着全球航空市场的强劲复苏,北京首都机场的扩建和改造项目将为机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转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首都机场将继续保持其在全球航空枢纽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