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赋能产业发展,苏州吴中区向“新”而行
创新引领赋能产业发展,苏州吴中区向“新”而行
近期,苏州吴中区迎来一批总部项目、研发基地的签约落户和开工开业,包括总投资近5亿元的金辰智能制造华东总部、瑞云冷链科技总部等项目。同时,吴中区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苏州吴中区紧紧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坚持“产业强区、创新引领”发展战略,做大做强“2+2+N”重点产业集群,构建一流产业生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路向“新”而行,在高质量发展的跑道上振翅高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吴中新实践。
倾力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
江苏省发改委近日发布“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清单,旨在瞄准高水平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集群。苏州吴中区作为唯一面向人形机器人产业领域的区域,获批建设首批“江苏省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近日,吴中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科沃斯和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获批共同主导中国首个商用清洁机器人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公司研发的科沃斯机器人大模型算法,也成功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成为国内首个家用机器人领域通过备案的大模型算法。
近年来,吴中区把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倾力打造,在全力服务制造强国建设中持续打造“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服务机器人产量占到全国的六成以上,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到全国内资品牌的七分之一,同时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在关键技术、基础支撑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基本形成了涵盖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人工智能、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和终端应用等领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发展格局。
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吴中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现已集聚汇川、科沃斯、追觅等链上企业超1000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25家,2023年产业规模达1369亿元,2024年预计产业规模1600亿元。
随着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吴中区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形成了以上市企业为引领,规上企业为主体,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企业为支撑的企业矩阵。截至目前,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累计创建市级以上首台套40个,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65家(其中国家级39家),上市公司14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6个,培育入库瞪羚企业50家、独角兽企业10家。
在2024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展(IFA)上,科沃斯重磅发布地宝X8 PRO PLUS,并凭借品牌全球影响力及产品创新斩获“家庭清洁机器人品牌奖”“家居清洁解决方案金奖”两项2024IFA产品技术创新大奖。同样是来自吴中的机器人+人工智能企业,海通机器人的银河战舰重载多功能AMR在今年频繁亮相国际展会的同时,斩获被誉为“欧洲设计界奥斯卡”的意大利A'Design Award银奖,这也是这款产品继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后在国际舞台收获的又一重磅奖项。
打造产业新高地:“吴中药港”全速向“新”
欧康维视苏州工厂首批商业化批次玻璃酸钠滴眼液投产,天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研发的磷酸西格列汀片获批上市,扎根吴中30年的赫力昂(苏州)制药有限公司在2024苏州国际科创大会上荣获“苏州市外资研发创新企业”……吴中区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喜讯频传,各企业举创新之力将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具象化,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生物医药产业是苏州倾力打造的“一号产业”,也是吴中区的主导产业之一。早在2001年,吴中区就获评“国家火炬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素有“吴中药港”之称。截至目前,吴中生物医药领域集聚企业超600家,2023年全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382.3亿元,从药物开发、中试临床到规模量产的产业链日益完善,逐渐成为长三角地区医药门类齐全、综合研发能力强劲的生物医药创新集聚地。
近年来,吴中区通过不断提升产业服务实现创新生态,从产业政策引导、科创平台支撑、产业金融扶持三方面整合产业优势资源,集聚各类创新要素,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为加速壮大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集群,吴中区不断强化优质项目招引,今年1—9月,全区新增“生物医药+大健康”企业126家,蓓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佰普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华肽鹏诚生物制造公司等一批企业相继落户吴中。
如今,“吴中药港”又有新目标。吴中区提出将通过3年时间加速打造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主阵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全面实施“345”生物医药提升计划,争创苏州“一号产业”未来增长核心承载区,推动千家以上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推动产业规模突破60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