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化石拍卖创纪录,引发科学界担忧
霸王龙化石拍卖创纪录,引发科学界担忧
2020年10月,一具名为“斯坦”(Stan)的霸王龙化石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以3180万美元的天价成交,创下当时恐龙化石拍卖的最高纪录。这具高约4米、长12米的霸王龙骨架由188块骨头组成,生前体重约8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霸王龙化石之一。
然而,这一纪录很快被打破。2024年7月,一具名为“Apex”的剑龙化石在苏富比拍卖行以446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成为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恐龙化石。这具化石高3.4米,身长8.2米,保存了约320块骨头中的254块,是目前已知最完整、体型最大的剑龙化石之一。
近年来,恐龙化石拍卖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法国拍卖师亚历山大·吉奎洛(Alexandre Giquello)表示,自2017年他以18万欧元拍出第一个三角龙头骨化石以来,恐龙化石的市值已经翻了几倍。2023年10月,一只名为“巴里”(Barry)的弯龙化石更是以近100万欧元的价格拍出。
然而,恐龙化石拍卖的繁荣也引发了诸多争议。一方面,高昂的价格使得许多珍贵的化石被私人收藏家购得,限制了其科学研究价值的发挥。例如,2020年拍得“斯坦”霸王龙化石的买家是一位拥有阿联酋国家基金背景的匿名人士,这具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化石最终被运往阿布扎比。
另一方面,化石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假货的泛滥也加剧了市场的混乱。每年经过权威认证、品相上乘可以进行拍卖的恐龙化石仅有5具左右,而美国作为主要的化石产地,其私人土地上的化石归属权归土地所有者所有,可以自由交易,这进一步推动了化石拍卖市场的繁荣。
面对这一现状,古生物学术界普遍感到担忧。法国古生物学博士兼图卢兹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弗朗西斯·杜兰顿(Francis Duranthon)指出:“化石本应是科学教育和见证奇迹的对象,现在却成为了商品。博物馆没有预算购买它们,这限制了研究人员的工作。”
尽管如此,也有积极的案例出现。例如,2024年12月,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经理肯·格里芬(Kenneth C. Griffin)将他以4460万美元购得的“Apex”剑龙化石长期借给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并允许科学家从化石中采集样本进行分析。这一举动为解决私人收藏与公共研究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未来,如何平衡恐龙化石的商业价值与科研价值,如何在保护化石资源的同时促进科学研究,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这需要政府、科研机构、拍卖行以及私人收藏家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和保护机制,确保这些珍贵的史前遗产能够为人类所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