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宝宝中耳炎高发,家长必知护理妙招
冬季宝宝中耳炎高发,家长必知护理妙招
冬季是宝宝中耳炎的高发季节。据儿科专家介绍,近期因中耳炎就诊的患儿数量明显增加。中耳炎不仅会影响宝宝的听力,还可能导致发热、疼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需要手术治疗。因此,家长需要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以帮助宝宝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为什么冬季宝宝容易得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耳部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耳部位,即鼓膜后面区域的炎症。婴幼儿比成人更容易感染中耳炎,这主要与他们的生理结构有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付勇解释说,儿童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完全,相对更短、更宽、更直,与咽部连接的角度更平坦。这样一来,孩子上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发生逆行感染,咽部、鼻部炎症向咽鼓管蔓延,鼻咽部的细菌或者病毒就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鼓室,感染中耳。
此外,冬春季节气温多变,忽冷忽热,多种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由于儿童的抵抗力弱,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导致感冒发烧,进而引发中耳炎。除了感冒外,孩子有鼻炎、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洗头洗澡时耳朵进水,婴儿躺着吃奶导致乳汁进入中耳等情况也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宝宝中耳炎的护理方法
保持耳部清洁
中耳炎的患者往往伴有耳部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可能在耳朵周围堆积,并加重宝宝的不适感。因此,保持宝宝耳部的清洁十分重要。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儿童洗发水清洗宝宝的头发,避免将水和洗发水流入耳道。使用湿纱布或棉球轻轻擦拭宝宝的耳朵周围,但不要插入耳道,以免伤害耳膜。
控制室内湿度
室内湿度过高会使宝宝容易感染细菌,加重中耳炎的症状。因此,适度控制室内湿度对宝宝的康复至关重要。使用加湿器或空气清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40%至60%之间。定期清洗加湿器或空气清湿器,避免细菌滋生。避免潮湿的环境,如潮湿的地板、地毯等,室内保持通风干燥。
饮食调理
宝宝的饮食对于中耳炎的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促进康复。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和鱼肉等。避免宝宝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等,以免加重炎症。建议经常给宝宝喝温水,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垃圾和有害物质。
增强抵抗力
增加宝宝的抵抗力可以提高其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加速中耳炎的康复过程。经常给宝宝更换衣物和床上用品,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接种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避免接触冷风冷水
冷风和冷水会刺激宝宝的耳朵,可能引起中耳炎的复发和加重症状。避免宝宝长时间暴露在冷风中,可以给宝宝戴帽子或围巾以保暖。洗澡时,注意保持宝宝的耳朵干燥,避免用冷水直接冲洗宝宝的头部。
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
避免躺着喝水喝奶
用奶瓶喂养的婴儿和躺着时使用奶嘴的婴儿容易患耳部感染,这使他们更容易患上中耳炎。因此,要避免让宝宝躺着喝水或喝奶,应保持直立姿势,以防止液体进入耳咽管。
预防感冒
感冒是引发中耳炎的常见原因。因此,家长应注意天气变化,及时为宝宝增减衣物,避免宝宝受凉感冒。同时,尽量减少带宝宝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降低感染风险。
掌握正确擤鼻方法
教会宝宝正确的擤鼻方法也很重要。不要同时按压两侧鼻孔用力擤鼻,这可能会导致鼻腔分泌物进入咽鼓管,引发中耳炎。正确的做法是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然后交替进行。
避免接触二手烟
二手烟会刺激宝宝的呼吸系统,增加患中耳炎的风险。因此,家长应尽量避免在宝宝身边吸烟,创造一个无烟的环境。
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可以提供抗体,增强免疫系统,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建议在宝宝出生后的前6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之后逐渐添加辅食。
就医建议
如果发现宝宝有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 耳朵疼痛,特别是躺下时
- 听力下降
- 耳朵流出液体
- 发热38°C或以上
- 面部无力
- 感冒后进食或睡眠困难
中耳炎属于儿科门诊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急性中耳炎都不算是急诊,家长没必要过分紧张。大部分中耳炎及时就医,由医生检查外耳道及鼓膜的情况,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即可痊愈。小部分较严重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鼓膜小穿孔,穿孔大多能在感染控制后一段时间内自行愈合,只有很少一部分感染控制不佳的可能变成慢性中耳炎,甚至影响患儿听力。
总之,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中耳炎的迹象,应及时就医。同时,通过科学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宝宝患中耳炎的风险,让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