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镇北台:榆林古城的千年守望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镇北台:榆林古城的千年守望者

引用
百度
11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6%86%E6%9E%97%E5%B8%82/2677749
2.
https://you.ctrip.com/travels/shanxi100057/4080407.html
3.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9caf97a696578aaccd60fa94f3e0a47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6/28/content_26066059.htm
5.
https://you.ctrip.com/travels/china110000/4121184.html
6.
https://www.ylrb.com/2/2xw/wh/847842.shtml
7.
https://news.nwsuaf.edu.cn/xstdx/a3f7fd4fc6a042e78fd559f7775c3f09.htm
8.
https://zhuanti.mct.gov.cn/xcss2024_shjlzzxc/shanxi1/detail/6856.html
9.
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sx_7740/202408/t20240829_954952.htm
10.
http://www.ylbmw.com/class_7.html
11.
http://finance.sina.cn/2024-05-21/detail-inavycyr5664671.d.html?cre=tianyi&mod=wlocal&loc=15&r=0&rfunc=70&tj=cxvertical_wlocal&tr=1047

“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巍然矗立在陕西省榆林市红山之巅,俯瞰着这座被誉为“塞上明珠”的古城。作为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军事建筑,镇北台不仅见证了中国北方边疆的沧桑巨变,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01

历史沿革与建筑特色

镇北台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军事建筑,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台”。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5000多平方米,通高30余米,形似宝塔,逐层递收。台依山而建,巍峨挺拔,登台可望见台东北款贡城遗址及台西易马城遗址。

镇北台的建筑构造独特,布局严谨,充分体现了古代军事工程的智慧与匠心。台平面呈正方形,共分四层,内筑夯土,外砌砖石,底大顶小,逐层递收,形似宝塔,巍峨壮观。底层为基座,北墙长82米;南墙长76米;东墙长64米;西墙长64米,并四周围以墙垣,内墙高3.66米,外墙高10米。东墙南侧置城门,东南内侧置砖铺马道,北墙与长城相连。

第二层高11米,周长130米,进深3米。二层台南墙石砌下碱中开设券洞,转台东外砌石踏步达三层,券洞横额石刻“向明”二字,北面石刻“镇北台”(已毁),均为万历时延绥巡抚涂宗浚所书。现“镇北台”三字为当代书法家魏传统所题。

第三层高4.3米,周长88米,进深2.4米。台南外砌砖石踏步达四层。第四层有正中原建砖木结构方形瞭望哨棚一间,清末坍塌。各层四面均围以垛口,垛口高1.55米,台地面青砖海墁。

02

“向明”:历史与文化的凝结

镇北台正南墙二层开设券洞,横额镌刻有“向明”二字。这二字的由来,与明朝统治者加强边防管理、巩固政权统治的需求密切相关。明代边疆地区常年面临游牧民族的威胁,为了强化军心和边民的忠诚意识,统治者通过在战略要塞刻写“向明”等字样来彰显王朝威严,提醒驻守将士和当地居民要时刻牢记效忠中央政权。这一做法体现了明朝统治者的政治智慧,也反映了当时复杂的边疆形势和民族关系。

“向明”二字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朝向光明”的解释,更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和文化内涵。从政治层面来看,“向明”象征着边疆地区对中央政权的归顺和效忠。通过在边防要塞刻写这样的字样,明朝统治者试图强化边疆军民的认同感,巩固其在边疆地区的统治基础。从文化层面来看,“向明”二字体现了中原文化对边疆地区的影响和渗透。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在边防要塞上的呈现,既是文化传播的手段,也是文化认同的标志。从军事角度来看,“向明”还暗含着警惕的意味,提醒驻守将士时刻保持“向南而明”的警惕态势,密切关注北方的威胁。这种多层次的含义,使得“向明”二字成为研究明代边防政策、民族关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切入点。

03

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

近年来,榆林市发起“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更新计划,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按照计划,榆林依据城内“南塔北台中古城”的空间布局,采取“针灸式”保护开发方式,实施榆林老街改造提升工程,充分挖掘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2024年,榆林市5个长城保护项目被纳入国家级重点项目。其中,镇北台长城文旅融合区项目投资约1.6亿元,主要用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文物本体的保护修缮以及展示利用等。此外,榆林还通过开展“陕北榆林过大年”“清爽榆林”等旅游活动来丰富长城景区新业态,带动镇北台旅游业的发展。

登临镇北台,极目远眺,只见蓝天如洗,沙漠绿洲与长城蜿蜒交错,构成一幅壮丽的塞上风光图。这里不仅是观赏日落的绝佳地点,更是感受历史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想场所。蓝天的高洁,沙漠的辽阔,长城的雄浑,映衬出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和谐共鸣。

斗转星移,镇北台作为历史的记录者、边疆的守望者,集历史之厚重、文化之璀璨、建筑之雄浑于一身,以其巍峨之躯承载着岁月的洗礼,传承着历史的记忆,矗立于时间的轨道上恪守着千古不变的守护。登台者于此,既能饱览天地大美,又能体悟历史深邃,更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连接古今的壮志豪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