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各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亮点揭秘:产业布局各具特色,协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广州各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亮点揭秘:产业布局各具特色,协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月7日,广州11个区相继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各区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因地制宜谋划布局,共同解开广州产业发展的新“密码”。
中心城区: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
作为广州的传统中心城区,越秀、荔湾、海珠、天河四区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越秀区将锚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为主攻赛道,巩固现代金融与现代商贸支柱赛道,拓展专业服务、文化创意、数字产业特色赛道。同时,夯实产业根基,培优产业生态,推进创新革新,以“百千万工程”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荔湾区提出构建“1283”现代化产业体系,即着力构建以现代都市工业为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商贸业共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8”是六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两个未来产业,包括时尚消费品、激光与增材制造、现代中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特色优势产业。
海珠区聚焦强化科技创新,注入高质量发展不竭动力。海珠有高校、三甲医院、科研单位和大企大机构资源,独角兽企业和未来独角兽企业总量全市第三,要促进科技与产业、大学与城市相互赋能、双向奔赴,以新技术“点石成金”,把创新落到产业、企业和项目上。
天河区提出建设“12126”现代化产业体系,每年投入10亿元左右,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支持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成效显著,有效促进天河产业集聚发展,经济总量连续18年保持全市第一,全国各区(县)前六。
外围城区: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新动能
外围城区则依托各自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未来产业。
黄埔区提出构建“12136”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目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近2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每年引进优质产业项目超400个,固定投资超2000亿元。2025年,确立目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推动180个项目开工、120个项目竣工投试产。
白云区提出打造“6+6+X”现代产业集群,目前,该现代产业集群规模已经突破7000亿元,打造了3个千亿级和3个500亿级产业,构建起“千亿引领、百亿支撑”的产业格局。
花都区作为广州北部增长极,将重点发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时尚消费品2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培育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具身智能等1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
番禺区提出构建“2104”区域性现代化产业体系,以AI赋能产业,抢占发展新赛道。该体系包括建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时尚消费品2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培育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具身智能等1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同时壮大科技服务、旅游休闲等4个现代服务业。
南沙区将重点发展汽车、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传统产业升级,培育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布局量子科技、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
从化区提出发展和完善“345”知识型制造业发展格局,促进新兴支柱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链式改造”、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推动产业赛道从“制造”向“智造”升级。
增城区提出构建“12613”现代化产业体系,力争203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重点把握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壮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具身智能未来产业。
协同发展:构建广州现代化产业体系
各区的发展规划既体现了差异化定位,又共同支撑着广州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从中心城区的科技创新驱动,到外围城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广州各区正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