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南北经济差异:谁是下一个增长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南北经济差异:谁是下一个增长极?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58491926_121651744
2.
http://www.cnr.cn/szfw/gstjsz/20250206/t20250206_527062471.shtml
3.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4/1227/c1002-40390626.html
4.
http://news.gmw.cn/2025-01/27/content_37822744.htm
5.
https://theory.gmw.cn/2024-02/13/content_37144529.htm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7A06AVY00
7.
https://public.tableau.com/views/5507/4?%3Adisplay_static_image=y&%3AbootstrapWhenNotified=true&%3Aembed=true&%3Alanguage=en-US&:embed=y&:showVizHome=n&:apiID=host0
8.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40604960818.html
9.
http://cj.sina.cn/articles/view/3167104922/bcc62f9a02001kx70?finpagefr=p_104
10.
https://www.jingjinjicn.com/skwx_3j/bookdetail?SiteID=46&ID=6653716
11.
https://www.nfnews.com/content/v6JDkYNzyG.html

2023年,中国南北经济差异再次引发关注。最新数据显示,南方GDP30强城市的合计GDP达到457,736亿元,是北方262,818亿元的1.74倍。在过万亿GDP城市中,南方占据17座,北方仅有7座。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当前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南北经济差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自然条件、历史发展、政策导向等多个因素。南方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再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南方城市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投资机遇,使得南方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相比之下,北方地区在政策导向和投资机遇方面相对较少,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

然而,面对这一现实,北方地区并未坐以待毙。以深圳为代表的南方城市正在通过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为北方地区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深圳2024年GDP达3.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领跑一线城市。依托“20+8”产业集群布局,深圳推动各区错位发展形成特色矩阵。南山区是深圳人工智能发展的先锋城区,宝安区打造“视半工备、海陆空网”产业新名片,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福田大步迈向世界级消费中心城区。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全球率先实现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仰望U9、腾势Z9、Z9GT等高端新车型陆续上市,单月销量连破40万辆、50万辆……过去一年,比亚迪依然全速行驶在快车道上。这背后,离不开深圳对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的大力扶持。

作为深圳“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深汕特别合作区做实做强东部板块高质量发展战略引擎,以“特区速度”实现从“产业洼地”到“活力新城”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242.15亿元、同比增长74.2%,目前,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高性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动能充沛加速崛起。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通港大道等17条道路建成通车,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合作区段通车,深汕枢纽开工建设;小漠港新开通4条外贸航线、累计7条,开港以来出口汽车7万辆,成为华南地区第二大汽车出口口岸。

全境域内和美乡村建设焕发新貌,高标准建设4个美丽圩镇和9个典型村,下北村等6个行政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云新村成为深汕特别合作区首个集体收入破千万元的行政村。

在民生建设方面,深汕特别合作区按照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推进民生设施建设,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汕校区开工,深圳中学深汕高中园和深汕实验学校建成投用,首家三级医院深汕人民医院主体结构封顶,建成保障房1.2万套。

强化辐射带动作用,书写“先富带后富”湾区答卷
这个除夕,梅县深圳小镇宽敞明亮的新房里,80岁的王松庆和老伴正忙着张罗年夜饭。新居三房两厅一厨一卫,南北各有一个大阳台,水、电、气、网全部通畅,墙面洁白、门窗崭新。王松庆搬入的梅县深圳小镇,由深圳出资,仅用142天建成,梅县、平远深圳小镇春节前已入住565户,入住率近80%,以高标准保障生活质量,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统筹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圳除了市内、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任务之外,还承担着省内5市共23个县对口帮扶协作的任务,2024年选派干部392名,安排帮扶资金38.73亿元。一直以来,深圳坚持在全省大局中思考和谋划,加快推动与周边城市协同融合发展,特别是积极参与河源龙川新城规划建设,更好发挥深圳辐射带动作用。

从“梯度转移”到“链式融合”,深圳打造4个市级产业合作园区和23个县级特色产业园区的梯度载体,吸引116.2亿元产业投资落地,形成“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跨区域协作模式。省内对口帮扶1市5县获评省“百千万工程”优秀等次,深圳-河源、深圳-汕尾结对帮扶协作获省推动产业共建优秀等次。

从“硬件支援”到“软件赋能”,深汕中医医院(汕尾中医院)等医疗教育项目加速推进,“深圳理念”重塑汕尾学校管理模式、2024年支教学校高考成绩取得新突破。从“资源激活”到“品牌崛起”,探索从育种到销售全链增值赋能路径,围绕“粤种强芯”引导生物基因企业、国家基因库等在农业物种基因测序、精准育种、超级作物培育等领域重点攻坚,深圳企业与清远共同研发的白羽肉鸽繁殖性能好、成长性能高,深受市场欢迎;在省内建设深圳农场25个、“菜篮子”基地17个,新增“圳品”34个、累计133个,通过“土特产+圳品认证+市场对接”模式,对口地区农特产品走进深圳市民餐桌,乡村经济焕发新生机。

随着深中通道等重大交通枢纽相继贯通,深圳与周边城市形成“1小时经济圈”,与惠州、珠海等城市实现港口资源高效整合,带动32万亿资金要素跨区域流动。与东莞、惠州、中山等市创新推出“千项事务跨城通办”,破解行政壁垒,为粤东西北地区创造超270万个就业岗位,区域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检验之年,施工图一步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深圳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赓续弘扬特区精神,全面加强统筹谋划,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

在全球舞台上,“全球南方”国家正在崛起。2024年,金砖国家吸纳5个新成员,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提升至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5年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将从G7转向“金砖”。这一趋势表明,南方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也为中国的南方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城市低碳发展方面,中国城市表现亮眼。在全球102个城市低碳发展评价中,深圳、珠海、厦门分别位居全球第一、第三和第四位。这表明,南方城市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然而,北方城市在低碳生产方面仍需努力。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在低碳消费方面整体表现较好,但在低碳生产、低碳环境和低碳进程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以低碳生产为例,中国有三个城市入榜,珠海、深圳和厦门,分别居第3位、第5和第6位;3个城市均位于南方地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城市低碳生产方面整体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中国北方城市的低碳生产水平亟待提高。

低碳环境指标中,中国有3个城市入选,分别是三亚、三明和黄山。研究发现,全球排名前30%的城市中有17个城市来自中国,占比高达57%。可以看出,中国城市在环境治理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具体指标来看,多数中国城市在PM2.5浓度指标上表现不佳,未来还需要继续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下大力气。

从城市类型来看,服务型城市在低碳发展方面表现最佳。以广西桂林为例,作为旅游城市,桂林在低碳生产和低碳进程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工业型城市如河北唐山,由于对传统工业的依赖,低碳转型面临较大挑战。农业型城市如甘肃武威,则可以借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经验,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实现低碳转型。

北方城市在转型升级中也展现出新的发展潜力。例如,唐山可以借鉴英国曼彻斯特的经验,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提升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绿色程度。同时,北方城市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北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体来看,虽然当前南北经济差异明显,但北方地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产业转型和创新驱动,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南方地区则应继续发挥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优势,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南北地区应相互借鉴、协同发展,共同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