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包鄂乌城市群崛起的秘密
呼包鄂乌城市群崛起的秘密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396.0万人,比2022年减少5.17万人,减幅0.22%。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呼包鄂乌城市群却逆势增长。数据显示,呼和浩特市常住人口360.41万人,同比增长1.49%;包头市常住人口276.17万人,同比增长0.78%;鄂尔多斯市常住人口222.03万人,同比增长0.89%。这种人口增长趋势,反映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劲吸引力。
经济快速增长的内在动力
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实现GDP为11683亿,同比增长711.6亿,名义增速6.49%,居全国前列,整体的经济活力十分不错。在内蒙古全省快速增长的同时,包头、鄂尔多斯等城市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包头市的名义增速超9%,而鄂尔多斯也超过了6.5%,均领先于全省的平均增速。
包头位于内蒙古呼包鄂城市群北部,与呼和浩特等城市接壤,也是内蒙古工业发展的核心城市,素有“北方稀都”的美誉。 2024年上半年包头市的GDP达到了2252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86亿,增速9.01%,增量和增速都超过包头和鄂尔多斯,位居省内第1位,并实现了大涨。此外,在2018—2023这五年间包头的GDP增长速度也非常快,2018年时包头的GDP仅为2511亿,而到了2023年包头的GDP则增长到了4263亿,五年时间里总增幅约1700亿,年均增长达340亿,整体的增速是非常快的。
呼和浩特市,即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城市,位于呼包鄂城市群南部,也是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之一。 2024年呼和浩特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869.2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亿,名义增速5.69%,也还是不错的,但相比于包头和鄂尔多斯还是差点,因此其也只能位于全省第3位。相比于鄂尔多斯的传统能源产业、包头的传统工业,呼和浩特整体的产业发展则没有那么强,其整体的产业以及绿色能源、现代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为主,并且整体的产业规模也在快速扩张,因此整体的经济发展活力也没那么强。不过随着其新型产业发展的不断推进,未来呼和浩特的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大的。
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作用
2024年12月7日,以“凝心聚力谋发展 合力推进一体化”为主题的第八届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市长联席会议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会上,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心正式启动。四市政府签署了交通、能源互济、物流业降本增效、黄河流域联防联控4项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四市相关部门围绕生态、教育、科技、文旅、智慧城市等领域签署10项协议,推进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
跳出城市看城市,以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是都市圈建设的要义之一。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性,打造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呼和浩特要主动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推进公共资源共享,增强区域产业、生态治理和社会治理合作,实现城市间协作联动、互补发展;推动建立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合作机制,实现互促共进、错位发展。
实施3年多来,呼和浩特市发挥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主引擎作用,与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三市共绘规划蓝图、共促规划衔接、共抓规划实施,推动区域发展迈上新台阶。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轨道上的都市圈”呼之欲出。
“如今,动车又快又方便,发送频次也多,完全没有必要开车!”在呼和浩特市上班的包头市民刘世浩对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变化感慨不已。
以前,刘世浩开车上下班往返呼包两城,单程需两个多小时。近年来随着呼包两地动车的开通运营,两地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小,更让“呼包同城”这个概念在他心中“具象化”。正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持续推进,让数以万计的“刘世浩”穿梭于呼包之间,呼包鄂乌四市往来也愈发密集。
近年来,为切实发挥交通运输的支撑和先行作用,呼和浩特市紧紧围绕打造“一小时铁路经济圈、两小时公路经济圈”目标,加快建设S43机场高速、S29呼凉高速、S311武川至杨树坝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步开展S27呼鄂高速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呼包鄂乌城市群内部公路基础设施覆盖广度、通达深度。
“我们以完善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为重点,积极推动呼包高铁、呼鄂高铁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加快融入国家高速铁路网。全力推进‘建设呼和浩特新机场综合枢纽’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积极对接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打造四市‘城际公交+定制客运’运输模式,公交出行实现‘一卡通’,为呼包鄂乌四市群众出行提供了多样化服务。”呼和浩特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胡伟华介绍,截至目前,西向包头建成S104罗家营至达茂旗、G110毕克齐至协力气一期道路、S311武川至杨树坝公路主体已完工;东向乌兰察布S29高速公路主体已完工;南向鄂尔多斯完成S27报批前期工作。统筹布局5G通讯基站网络,累计超过4万座。争取了铁路部门加密首府通达三市的高铁、动车发送频次,目前每日达到117班次。
公共服务一体化带来的软实力提升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开发区域和经济发展核心区,呼包鄂乌四市牢牢抓住发展契机,共同搭建呼包鄂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从事项规范梳理、通办运行等方面持续释放四市通办红利,进一步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环境,推动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没想到只需要网上提交相关资料,就可以办理我在鄂尔多斯市的不动产抵押登记手续了,太方便了。”在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新城区服务大厅,前来咨询异地房地产抵押的郝伟对记者说。
据悉,自去年2月以来,呼和浩特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依托内蒙古自治区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按照“全程网办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不动产登记一体化跨城通办服务机制,通过异地申请、属地审核、线上缴费、快递到家的模式,呼包鄂乌国有建设用地上房屋的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等各类登记事项实现跨城通办。
“呼包鄂乌四市政务服务‘四城通办’开展以来,我们共同梳理发布了五批‘四城通办’事项,将四市本级进驻政务服务大厅的大部分事项纳入通办范围。”呼和浩特市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局副局长徐瑞介绍,“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通办事项的范围和领域,通过优化通办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助力产业协同。”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推动建立呼包鄂乌政务服务事项“互办互认”机制,围绕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取水许可、公积金、社保等领域实现“四城通办”事项1412项,共享整合四市政务数据60.3亿条,给呼包鄂乌四市群众带来了可感可及的发展变化。
未来展望: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呼和浩特将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五宜城市”。同时,呼和浩特还将继续建设“首府半小时都市圈、引领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融入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打造面向俄蒙欧对外开放圈”的“四大经济圈”,继续打造“区域科技创新、区域交通物流、区域现代消费、区域休闲度假、区域教育医疗、区域绿色金融”“六个区域中心”。
呼包鄂乌城市群人口激增,不仅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繁荣,还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更多人口涌入,该地区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消费市场都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探讨这种人口增长对当地经济带来的长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