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推荐:旅途如厕新体验
文旅部推荐:旅途如厕新体验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2024年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拟入选名单。其中,云南有3个案例拟入选优秀案例,包括红河州的管理创新、玉龙雪山的技术创新以及月亮湾湿地公园的高峰期管理创新。这些创新案例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如厕体验,更成为了景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云南:智能与环保的完美融合
在云南,旅游厕所的智能化应用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游客只需通过“游云南”App,就能一键导航到附近公厕。该平台可提供全省16个州市公共厕所的地图展示服务,包括地理位置显示、拥挤程度、坑位实时占用、气味监测情况等信息。
在大理洱海生态廊道旁的智慧碳中和无下水道卫生公厕,左侧的电子大屏滚动播放宣传信息,感应玻璃门左侧,设有体测仪,穿过感应玻璃门,就进入了公厕中心区域,公厕内的引导系统上,厕位信息、接待人数、市区温度、湿度、风力以及公厕内的温度、湿度、氨气、硫化氢等指标一目了然。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公厕不需要土建工程,无需建设下水管网和化粪池,排泄物经过微生物降解技术、智能传感控制、高温消杀和干燥技术处理后,将转变为二氧化碳、水和有机生态肥料的原料,经有机肥料厂加工处理后,可以送往农场和种植基地。
在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冰川公园中,有一座真空厕所,该厕所采用真空负压冲洗,就和飞机上卫生间的冲洗方式一样,不仅用水量少,还能减少异味。真空排污系统以作用在污水上的大气压与管内真空产生的压差为推动力,使污水随空气急速流入序批式排入真空站,可以达到“水往高处流”的目的。厕所还配有实时监控系统,可以随时监控温度、湿度和氨硫化氢浓度以及烟雾情况。
温度和湿度帮助提醒游客保暖;异味监测达到预警值时提醒清洁处理;按下求助键后,工作人员可以马上根据声音和坐标图像进行帮助;部分厕所还预留了与鼓风机的自动联动接口。游客可以通过屏幕的实时显示,看到厕所使用情况,尽快找到空闲厕位。
在玉溪月亮湾湿地公园的旅游厕所,引入了可变式厕位以及生物转盘污水处理系统的概念。通过合理布局、合理选材、环境友好的设计理念进行改造。
蓝月谷潮汐厕所还利用智能技术,设立大数据智能转换厕位系统,在保证隐私的前提下,打开男女厕所之间的“潮汐门”,会根据人流规律动态调整男女厕位比例,有效缓解入厕压力。厕所还积极探索高原寒冷地区厕所粪污处理防冻措施,拓展应用微生物处理、沼气化粪及自然化解污物粪便等无害化、资源再利用处理技术,实现了厕所“节水、无臭”目标。
宁夏沙坡头:沙漠中的智能绿洲
宁夏沙坡头景区的旅游厕所设计充分考虑了沙漠地区的特殊环境。该景区位于沙漠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水资源浪费,在旅游厕所设计与建设时,就依据环保、智能的理念进行建造,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包括自动感应冲水、自动感应洗手液、自动烘干机等设备,不仅提高了使用效率,还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运营成本。
沙坡头景区的厕所多功能融合,既满足了游客基本需求,还融入了多种功能。如在厕所内设置了休息区、休闲座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服务体验,同时设置了无障碍设施、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此外,景区配备有专人对厕所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厕所环境整洁卫生。
沙坡头景区一处厕所内的洗手池宁夏沙坡头景区
“厕所也可以是风景。”梁鑫裕说,“沙坡头景区的厕所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与周围自然景观的融合。厕所建筑外观以沙色为主色调,与周围自然环境相融合。靠近黄河区的厕所则掩映在河岸边的植物中,厕内墙壁上还悬挂有绿植和景区照片,既美观又实用。”
文化融合:让厕所成为景区新名片
在云南,旅游厕所的设计还充分融入了当地文化元素,成为展示地方特色的新窗口。普洱市各景区因地制宜,结合本地旅游资源特色、文化内涵、景区主题等创新旅游厕所设计,切实做到“一厕一景”,让旅游厕所成为景区的“景中景”。在旅游厕所的外观设计上,力求凸显地域、民族特色,充分利用当地文化旅游资源,融合都市休闲、乡村风格及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民族元素,形成多元化主体造型,既彰显了普洱多元民族文化魅力,也充分体现了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旅游厕所与周边环境、景区风格、文化特色相融共生。
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内的树形旅游厕所,让游客亲近自然的同时,又极大保证了私密性,让景区厕所摆脱了“煞风景”的尴尬。在体现公共服务空间价值的同时,更提升了景区文化底蕴与管理水准。
独克宗古城中的厕所,设计突出藏族文化,建筑风格与当地的民族风格保持一致。游客在欣赏古城文化时,不会因为厕所的设计突兀而影响旅行体验。
曲靖市师宗县凤凰谷景区女儿湖半岛的旅游厕所,按照“原生景观、就地取材”的原则,大部分主体建筑材料,取自于女儿湖上游河床内淤积的河沙、卵石。所有绿化植被均采用芭蕉、青竹、爬藤等本地品种。充分挖掘景区主要景观,巧妙地将景区的两个核心景点“生命之门”和“生命之根”融为一体。
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中,旅游厕所建设与周边环境风格、当地文化相融合,结合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多民族文化元素和游乐园文化元素,文化碰撞形成独有的一道风景,让更多国内外游客感受西双版纳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进一步擦亮“世界旅游名城”名片。
昆明安宁青龙峡景区的旅游厕所,采用“原木+玻璃”材质,生态环保,与景区融为一体。厕所内部整洁、透亮,男士小便池的墙体为透明玻璃墙,厕所既是景点,亦是观景台,整个风景区的景色尽收眼底。
大理石门关旅游度假区旅游厕所依山就势而建,具有当地建筑特点;星级厕所时尚美观,与旅游景区环境相协调,并达到景观化效果。
五道水生态艺术公厕被称为网红溶洞厕所,厕所结合石门关石头的特点,建筑风格以溶洞造型为主,具有独特性和高识别度,能很好地融入景区内。
这些创新案例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方面的进步。从智能化应用到文化融合,从技术创新到管理优化,这些“小厕所”正在成为提升旅游品质、展现地方特色的重要载体。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吴殿廷所说:“旅游厕所的建设提高了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水平,也使中国的旅游在整体形象上有了很大提高,不仅受到国内游客称赞,也得到众多外国旅行者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