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故宫博物院珍藏:李白《上阳台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故宫博物院珍藏:李白《上阳台帖》

引用
三联生活周刊
8
来源
1.
https://www.lifeweek.com.cn/article/142238
2.
https://jingyan.baidu.com/article/c275f6ba507fb2a23c756770.html
3.
https://mall.ifeng.com/c/8c5havHLHC3
4.
https://www.sohu.com/a/763068625_121020565
5.
https://www.jiguzuo.com/shufa/li-bai-shang-yang-tai-tie.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7/17/83306071_1126452624.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7%99%BD
8.
https://wiki.biligame.com/whmx/%E8%80%83%E6%8D%AE/%E6%9D%8E%E7%99%BD%E8%8D%89%E4%B9%A6%E3%80%8A%E4%B8%8A%E9%98%B3%E5%8F%B0%E5%B8%96%E3%80%8B%C2%B7%E4%B8%8A

《上阳台帖》是唐代诗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不仅是研究李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更是了解这位“诗仙”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口。

01

书法艺术:飘逸豪放,尽显仙人风骨

《上阳台帖》采用草书体,共五行二十五字,内容为李白自书的四言诗。作品以草书写就,字字珠玑,行行锦绣,展现了李白非凡的书法造诣。

从书法特点来看,此帖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 用笔特点:起笔藏锋,行笔苍劲有力,收笔处破锋而出,展现出李白运笔的自由洒脱。如“山高”二字,起笔沉稳,行笔流畅,收笔处锋芒毕露,尽显雄浑气势。

  2. 结体特点:字形宽博开张,大小参差,收放自如。如“十八日上”四字,布局紧凑而富有变化;而“老”字与“台”字则舒展自如,一撇一捺间尽显豪迈气概。

  3. 章法特点:全篇疏密得宜,错落有致,呼应自然。字与字之间虽无连笔,但气脉贯通,如“山高水长”四字,虽分列两行,却一气呵成,展现出李白对空间布局的精妙把握。

  4. 墨法特点:用墨浓淡相宜,飞白处更添高古潇洒之气。如“清壮何穷”四字,墨色由浓渐淡,飞白自然,展现出李白对墨色变化的熟练掌控。

02

创作背景:寻仙访道,留下千古绝唱

《上阳台帖》创作于天宝三年(744年),这一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观,寻访得道高人司马承祯。然而,当他们到达时,司马承祯已经仙逝,这令李白百感交集,于是挥毫写下了这首四言诗: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这短短二十五字,不仅展现了李白对自然山水的赞美,更流露出他对司马承祯的敬仰之情。诗中“山高水长”象征着司马承祯的道行高深,“物象千万”则暗示着自然界的万千变化。而“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则体现了李白对自己书法艺术的自信。

03

历史传承:历经千年沧桑,见证文化传承

《上阳台帖》自创作以来,历经千年沧桑,见证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从宋代徽宗赵佶的题跋,到元代张晏、杜本等人的题跋,再到清代乾隆皇帝的题跋,这幅作品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宋徽宗赵佶在跋文中写道:“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这不仅赞美了李白的书法艺术,更揭示了其书法与诗歌相互辉映的艺术特点。

04

艺术价值:诗书双绝,文化瑰宝

《上阳台帖》作为李白唯一的传世书法真迹,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研究李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更是了解这位“诗仙”精神世界的一扇窗口。

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上阳台帖》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用笔苍劲雄浑,结构参差跌宕,章法错落有致,与他的诗歌风格遥相呼应。正如元代收藏家张晏所言:“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

从文物价值的角度来看,《上阳台帖》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它见证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承载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赞誉,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如今,《上阳台帖》静静地躺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展柜中,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这位“诗仙”的传奇人生。它不仅是李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遗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