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一天打光一个师,15位牺牲的将军你还记得吗?
淞沪会战,一天打光一个师,15位牺牲的将军你还记得吗?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战役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15位将军英勇牺牲,上千名军官阵亡,中央海军全军覆没。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些为国捐躯的抗日英雄的事迹。
吴克人
吴克人,吉林临安人,生于一八九四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毕业,第六十七军中将军长。参加过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后,率领六十七军在河北一线抗战。淞沪会战期间,率部千里驰援上海,死守松江,掩护大部队撤退,在黄浦江北岸阻击日军古兽夫师团。数次击退日军进攻后,指挥部队向昆山撤退,在苏州河架设浮桥时不幸中弹去世,年仅四十三岁。吴克人是淞沪会战中阵亡的最高将领,此后却被国民党误以为投敌叛变,下令撤销六十七军番号,无辜蒙冤长达四十年。新中国成立后,被列入抗日英烈名录。
吴桐岗
梧桐岛,辽宁沈阳人,出生日期不详,第六十七军少将参谋长。参加过长城抗战。七七事变后,与军长吴克人在河北一线抗战。淞沪会战期间,与军长吴克人死守松江,掩护大部队撤退。在向昆山撤退时,在苏州河架设浮桥时,与军长吴克人一同壮烈牺牲。六十七军不仅未得到国民政府表彰,反而蒙受不白之冤。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烈士。
邓玉卓
邓玉卓,辽宁安东人,生于一九零三年,东北讲武堂毕业。参加过西安事变。第六十七军一百零七师少将参谋长。淞沪会战期间,与军长吴克人死守松江,率领一百零七师官兵打退日军多次进攻。向昆山撤退途中,在苏州河架设浮桥时,身先士卒,随军长吴克人、参谋长吴桐岗等人壮烈牺牲。年仅三十四岁。死后被诬陷为投敌叛变,被撤销。新中国成立后,被列入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刘启文
刘启文,河南南阳人,生于一八九八年,保定陆军大学第七期毕业,东北军一百一十五师少将师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被命令到陕北与红军作战。由于拥护团结抗日的主张,被老蒋称为“反动分子”。淞沪会战期间,率部千里驰援上海,驻守右翼松江防线,狙击金山卫登陆日军。由于秘密撤军,导致刘启文部受敌包围,刘启文率预备队向日军猛袭,在率部冲锋时,不幸被日军机枪子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九岁。刘启文是东北军首位为国捐躯的将领,此后却被国民党歪曲牺牲的事件,使烈士壮举鲜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后,被列入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朱志荣
朱志荣,河北东光人,生于一八九七年,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毕业,第六十七军一百零七师三百二十一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期间,与军长吴克人死守松江。在军长吴克人、参谋长吴桐岗等壮烈牺牲后,他继续与日军激战后壮烈牺牲,时年四十岁。同样被诬陷投敌叛变,被撤销。新中国成立后,被列入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
黄梅兴
黄梅兴,广东平远人,生于一八九七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上海一二八事变中,与友军抗击日军取得妙行大捷,被日军称作“黄毛”。第七十二军八十一师八十二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期间,身先士卒,攻破日军十多个堡垒,在八字桥不幸被日军炮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四十岁。黄梅兴是淞沪会战中第一位牺牲的高级将领,被称为抗战中重振民族之魂的第一人。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蔡炳炎
蔡炳炎,安徽合肥人,生于一九零二年,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一九三六年晋升为陆军少将。淞沪会战期间,率部在罗店社会初战告捷,全歼来犯日军后,率部与占据陆家宅的日军第十一师的合作者蔡炳炎亲自上阵,日军反复冲杀,激战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三十五岁。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陆锦荣
陆锦荣,江苏武进人,生于一九零二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第五十四军九十八师五百八十三团团长。淞沪会战期间,作为前卫团赶赴上海,梦想以血肉之躯和日军拼杀阵地,多次失而复得,因功升至九十八师少将参谋长。九月十日,指挥所被日军炮弹击中,陆锦荣壮烈牺牲,鲜血溅满了全身。时年三十五岁。
杨杰
杨杰,河北容城人,生于一八九五年,黄埔军校第四期第一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期间,率部从西北赶赴上海参战,奉命乐守西塘,双方多次净身肉搏,战场惨烈程度像绞肉机后,日军以猛烈炮火冲破阵点杨杰向上级回复上,能支持不虚后援后亲自率预备队反攻,不幸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四十二岁。
庞汉桢
庞汉桢,广西靖西人,生于一九零一年,广西陆军讲武堂第二期毕业,卫系第七军一百七十师五百一十团团长。淞沪会战期间,率部从广西抵达淞沪战场,接替五百一十七旅。从谈家头至陈家坪,北关一线,在阵地被日军占领后,率部在夜间反攻,数次冲杀,以惨重代价成功夺回阵地后,日军猛烈炮击守军政府,庞汉桢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六岁。
秦林
秦林,广西桂林人,生于一八九九,广西陆军讲武堂步兵科毕业,卫系第七军一百七十一师五百一十一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期间,担任湾翟至劳宅一线阵地的首位,亲临前线,打退日军数次进攻后,有军阵地出现缺口,导致秦林两面受敌,但他仍血战而成,亲率将士与日军展开激烈的进战,不幸被敌弹击中头部,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八岁。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关慧明
关慧明,广东曲江人。生于一九零六年,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第四军九师十二百七十旅少将旅长。淞沪会战期间,防守南向线阵地。罗甸争夺战中统日军多次恶战,以惨烈代价守住了阵地后,率部在清水县驻守,遭到日军疯狂进攻。在前线组织部队反击日军时,被两发炮弹命中,壮烈殉国。年仅三十一岁。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李国骄
李国骄,湖南邵阳人,生于一八九七年,湘军第二十八军六十三师一百八十七名少将。淞沪会战期间,率部在上海、金山卫统计日军等最先与日军交火。在金丝娘桥与刚上岸的日军第十八师团交战,在最前线指挥的李国骄不幸中弹续时年四十岁。
吴继光
吴继光,安徽徐逸然生于一九零三年黄浦军校二期第一第五十八师一百七十四名少将组成,吩咐会战期间参加罗甸战,身先士卒指挥部队拼杀后,率部在青浦阻击日军。为掩护主力撤退日,日军血战四昼夜,损失中日军主力逼近后,吴继光亲临战场,双方展开激烈争夺战,最终被敌弹击中,壮烈殉国。年仅三十四岁。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中将。
淞沪会战三个月中,全国凝聚出一个共识,为了抵抗日本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一绝不终止抗战。国家民族大义面前,同仇敌忾,面对外敌的侵略,他们是伟大的,值得后辈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