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年儿”习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年儿”习俗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51833491_121124760

小年是春节的前奏,北方大部分地区将农历腊月二十三定为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除了祭灶,小年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吃糖瓜、贴春联、剪窗花等,这些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二十三,糖瓜粘,灶王老爷要上天”,这是北方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过去家家户户都供灶王爷,农历腊月二十三这天要“祭灶”,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然后期待怹“回宫降吉祥”。由于灶王爷是“一家之主”(侯宝林先生说了“户口本儿里可没他”),所以过去人们对祭灶这一天十分重视,再加上离大年三十儿已经很近了,所以腊月二十三这天也被称为“小年儿”。不过由于各地风俗不同,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

但对于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把腊月二十三视为小年。尤其是在老北京,小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有很多讲究,其中最重要的传统习俗当然是祭灶,其实就是欢送灶王爷上天的仪式,因为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的“监督员”,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怹老人家要到玉皇大帝那里去汇报,玉帝根据报告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所以祭灶时要用各种好吃的来贿赂一下灶王爷,特别是关东糖,所谓“糖瓜儿祭灶”,把关东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嘴甜了,不会在玉帝面前说坏话,只能说好事。

然后把神像连同草马一起烧掉,怹就上天言好事去了,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不对,不能说买,得说请)一幅新画像贴上,就回宫降吉祥了。过去老北京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中国人认为万物离不开阴阳,月亮属阴,中秋拜月是女同志的事儿。灶王爷在火上待着,当然属阳,所以祭灶只限于男子。祭灶时除了给灶王爷上供糖瓜儿外,也有供各种其他糖果的,还有的供一些干鲜果品,另外在北京讲究供饺子,取“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地区也供面条。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据说起源于清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逐渐流行于民间,此后一直延续。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与饮食文化密不可分,小年自然也不例外。所谓“上供人吃”嘛,吃糖瓜儿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是“起身饺子落身面”,或叫“送行饺子迎风面”,那么二十三辞灶当然要吃饺子,年后请灶王爷回家要吃面。除此之外,火烧(注意,不是烧饼,老北京人知道如何区分)也是早年间小年的节令食品,过去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各个卖火烧的摊点一般都生意兴隆。

腊月二十三一到,就意味着彻底进入过年的节奏了。写春联、剪窗花、洗澡、理发、扫房子等工作相继而来。至于贴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灶王对儿大家都熟悉:“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另外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

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 、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贴窗花也是十分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过去老北京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所以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特别是理发,除夕之前必须进行,因为过了除夕,整个正月里都不许理发,原因嘛?您懂的!至于洗澡呢,最好等一等,因为还得大扫除呢!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老北京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