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秋冬养生,这些中药帮你保肝护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秋冬养生,这些中药帮你保肝护肝!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10/08/content_26084006.htm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vc_15365634453345236418
3.
https://m.baidu.com/bh/m/detail/ylchm_15692693185757998571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9A00P3L00
5.
http://medfood.vip/h-nd-70.html
6.
https://health.tvbs.com.tw/tcm/345819
7.
https://vocus.cc/article/651eabfdfd8978000185d198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04/21/52927473_1143767210.shtml
9.
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RTL003013736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当草木上莹莹的露水透着几分寒意,菊花渐渐黄艳夺目,伴随着片片飘落的树叶,寒露来到我们身边。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标志着秋天向冬天过渡的开始。此时,气温下降明显,地面露水更多,触手冰凉,快要凝结成霜。

在中医理论中,秋冬季节是肝脏保养的关键时期。《黄帝内经》云:“秋冬养阴。”此时人体阳气内收,阴精潜藏,正是调养肝脏的好时机。中医认为,肝脏主疏泄、藏血,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秋冬季节,随着自然界阳气的收敛,人的情绪容易低落,因此养肝不仅要注意饮食调养,还要注重情志调适。

常见中药的保肝功效

大枣:补中益气,养肝排毒

大枣是常见的养生食材,尤其适合肝功能较差的人群。研究发现,每日饮用一杯大枣水,连续一周就能增强身体血清蛋白,从而达到保肝排毒的效果。大枣富含氨基酸,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可以防止低蛋白症状,达到健脾养肝的目的。

枸杞:滋补肝肾,养肝明目

枸杞味甘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其富含的甜菜碱、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可滋养肝肾,起到一定的保肝护肝效果。枸杞泡茶饮用能够改善视力疲劳,适合长时间面对电脑的上班族。生活不规律、肝功能受到影响、肝火旺盛的人,可以每天坚持用10克左右的枸杞子泡茶饮用。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决明子是豆科植物的成熟种子,味甘苦咸,性微寒。它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热症。决明子还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泻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决明子茶不宜天天饮用,体质偏寒凉者慎用。

五味子:降转氨酶,修复肝细胞

五味子对肝损害引起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肝功能受损的人可以在平时将五味子泡水喝,这样能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从而达到降低转氨酶的作用。但长期饮用可能影响肾脏功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中药使用注意事项

  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使用中药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特别是孕妇、儿童以及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2. 用量控制:中药虽好,但不可过量。例如,枸杞每天用量建议在10克左右,决明子每次使用5克为宜。

  3. 搭配禁忌:某些中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如不了解不要随意搭配使用。例如,枸杞不宜与大量茶同饮,决明子不宜与含钙高的食物同食。

  4. 观察反应:初次使用某种中药时,要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有不适立即停止使用。

日常养生建议

除了通过中药养肝护肝,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能帮助保护肝脏:

  1.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肝脏的自我修复。

  2. 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油腻食物,避免过度饮酒。

  3. 适度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肝脏功能。

  4. 保持良好心态:情绪波动会影响肝脏健康,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5.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了解肝脏健康状况。

秋冬季节,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和生活习惯,可以有效保护肝脏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养肝护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同时,如果出现肝脏不适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不要过分依赖食疗和中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