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力推科学实验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
教育部力推科学实验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新途径
2025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要配齐配足小学科学教师,确保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背景的硕士学位科学教师。这一政策的出台,凸显了国家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科学实验课将在中小学教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科学实验课:自主学习的催化剂
科学实验课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思考等环节,科学实验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案例:科学实验课的创新实施
温州市龙湾区第三小学的科学实验课实施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该校教科室主任周耀,通过融合移动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创新性地实施过程性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力发展。
在该校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和“Explain Everything”软件,实时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通过文字记录和视频拍摄,教师能够及时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激发其学习动力。同时,该校还建立了家校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通过“班级优化大师”APP,实现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
香港经验:科学教育的未来导向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为内地科学教育提供了重要参考。自2002年起,香港教育局先后颁布八项科学教育指导性文件,形成了完善的政策体系。香港科学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能力,通过多元化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共通能力。
香港科学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三个学段设置了不同的学科范畴,给予学校和教师充分的灵活性。课程改革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创造力和明辨性思考能力,通过设计与制作、个案研究等主题式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教材:科学实验课的新趋势
当前,各地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材和课程设计都在不断创新。例如,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了编程、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内容。河北大学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设置了“网上查找资料”“制订规划方案”等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浙江摄影版六年级教材中,则设计了“房间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科学实验课不仅符合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更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通过科学实验课程,孩子们不仅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科技思维,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科学实验课必将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