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社会审美偏见:外貌嘲笑的影响与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社会审美偏见:外貌嘲笑的影响与突破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37349350_121713264
2.
https://news.gmw.cn/2024-11/03/content_37654037.htm
3.
https://youthforsdg.org/2024/10/09/kpop-culture/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8923
5.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9662
6.
https://www.ymguancha.com/post/18979.html
7.
https://www.cssn.cn/dkzgxp/zgxp_zgwxpp/zgwxpp2024d1/202408/t20240805_5768855.shtml
8.
http://m.xdxd.cn/show-article.php?classid=71&id=60826&style=0&bclassid=0&cid=71&cpage=9
9.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33228

在当今社会,外貌成为衡量个体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外貌贴上“丑”的标签时,这不仅引发了个体的困惑与挣扎,更揭示出社会审美标准的单一化与残酷性。这种社会审美偏见导致了广泛的外貌嘲笑现象,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认同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外界的负面评价,幽默与自嘲成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机制,帮助个体消解压力并提升自我认同。我们应该倡导多元化的审美观,尊重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让每个人都能自信地展现自己的光彩。

01

K-pop文化中的外貌焦虑

随着韩流文化的流行以及K-pop文化的发展,人们注意到女性偶像在其中开始融合关于“自由”的呐喊口号。但女性偶像在歌唱着自由与权利的同时,却以一种与其内容完全相反的方式呈现。

K-pop的运作模式与反对身材悖论之间的矛盾在于:一方面,K-pop产业需要通过打造完美的偶像形象来吸引粉丝和市场关注。K-pop作为韩国流行音乐的代表,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高度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从各大公司的出道选角,各种各样的选秀节目等等都不难看出k-pop一直将大火的艺人当作模板寻找与其相似的新人,正因如此逐渐变得模式化,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这种对身材的极端要求却严重损害了练习生和艺人的身心健康。这种悖论的存在不仅违背了人性关怀和道德伦理,也阻碍了K-pop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标准化的身材要求

公司在招募练习生时,往往会优先选择那些符合瘦高美学标准的候选人,并在练习期间对他们进行严苛的管理。偶像们在出道前通常需要经历长时间的体重控制,包括极端的节食和高强度的锻炼,许多偶像不得不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压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TWICE的Momo,她曾在综艺节目《Happy Together》中透露,公司要求她在短时间内减重7公斤,否则将无法登上舞台。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她不得不在一周内几乎断食,并通过长时间的锻炼来减重。市面上还存在极端的减肥方法如药物或手术。有前练习生透露,为了快速减肥,他们被要求服用减肥药或接受如carboxytherapy(将二氧化碳气体注入体内以分解脂肪)等极端疗法。这些方法往往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又比如电击减肥:某些练习生甚至经历了电击减肥治疗,这种疗法通过电流刺激肌肉收缩,以达到减肥效果,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备受质疑。

这种标准化的身材要求不仅给偶像带来了巨大的身体负担,还影响了粉丝群体的审美观念。年轻的粉丝们往往会以偶像的身材为榜样,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模仿偶像的体型,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不健康的审美文化。

2. 推崇自然与健康形象

尽管偶像们必须遵循严格的身材管理,但K-pop产业在公共场合却大力推崇健康和自然的形象。这种双重标准往往通过媒体和社交网络传播给公众,使得偶像的真实生活与公众形象之间形成了矛盾。例如,BLACKPINK的Lisa曾在多个场合分享她的健身和饮食习惯,倡导通过健康的方式来保持体型。她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健身照片,以及在采访中提到的均衡饮食,塑造了一种“健康美”的形象。

然而,背后却隐藏着严格的体重管理和不为人知的身体压力。偶像们在公众面前呈现出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实际上他们往往背负着无法忽视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3. 反身材歧视

在K-pop行业中,一些偶像开始公开反对身材歧视,提倡“自爱”和“接受自我”的理念,试图挑战行业内的传统审美标准。这一趋势在社交媒体和粉丝互动中尤为明显,一些偶像通过个人经历表达了对身材歧视的反感,并鼓励粉丝们爱护自己的身体。

例如,solo艺人Soojin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不希望因为体重问题感到困扰,而是更加关注自己的舞台表现。她的这一言论反映了她对传统审美标准的挑战,并向粉丝传递了积极的身体观念。然而,尽管偶像们公开反对身材歧视,公司对他们的管理依然严格,偶像在工作中仍需遵循行业规定的身材标准。这种反身材歧视的行为更多是一种个人的声明,而并未真正改变行业内的审美要求。此类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帮助了一些粉丝建立更健康的自我认知,但由于偶像仍处于行业的控制之下,他们的行动往往有限,难以真正打破行业中的身材桎梏。

K-pop商业化下的“打破容貌焦虑”

1. 商业化的打破容貌焦虑:悖论的产生

近年来,K-pop行业中的反容貌焦虑运动看似是一种对抗外貌焦虑的积极行动,但实际上却隐藏着深刻的悖论。随着女权主义和女性赋权主题的流行,许多K-pop女团开始推出反容貌焦虑的音乐作品,试图传递“接受真实自我”的信息。然而,这些倡导反容貌焦虑的女团却往往在商业运作的压力下,依然维持着完美无瑕的外貌形象,呈现出高度标准化的韩妆风格。

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市场的需求与实际的社会心理之间的错位。以G-IDLE的《Queencard》和《Allergy》为例,这些歌曲表面上提倡女性应拒绝容貌焦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但女团成员们在舞台上依然保持着完美的水光肌、精致的渐变唇和精心设计的妆容。这种形象与歌曲传递的信息有着巨大的割裂感,反映出反容貌焦虑在商业化进程中被消费主义所扭曲,反而加剧了人们对“完美”外貌的追求。

2. 容貌焦虑与消费主义:深层次的矛盾

容貌焦虑的起因在于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尤其是女性在外貌上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据调查显显示,59.03%的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虑,男生(12.77%)对自己的容貌非常满意的比例高于女生(6.08%)。与男性相比,女性会存在更多放大“美”标准的情况。例如在面对工作选择、晋升、加薪等机会面前,面容较好的女性往往会比较差的女性获得相对更多的优势;消费文化将女性的身体放在了各种“苗条”“性感”“甜美”等等的价值之上,不断像女性所谓“美”的标准以此来售卖各类化妆产品和美容技术。通过利用互联网推送和网络平台,资本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标准审美体系和标准的形成,从而获得红利。例如,在K-pop中,通过男团和女团的形象推广护肤品和化妆品,强化了社会对“年轻漂亮美”的追求。

3. 反容貌焦虑的悖论:完美妆容背后的讽刺

反容貌焦虑的悖论在于,尽管这些K-pop团体公开宣扬拒绝容貌焦虑,但她们本身却在不断迎合商业化下的外貌标准。女团成员们在舞台上的完美形象与她们音乐作品中所倡导的“真实自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妆容和服饰展示出的“完美”,实际上与她们所反对的容貌焦虑相辅相成,反而让观众陷入更加深刻的外貌焦虑。

以AESPA为例,这个新生代女团以其超现实的概念和高科技舞台效果闻名,但她们的妆容依然遵循着韩妆的年轻完美标准。水光肌的大量运用模仿了婴儿皮肤的自然光泽,使皮肤看起来更加嫩滑、年轻。水光肌的推广不仅是对“幼态审美”的体现,也推动了大量高光和保湿产品的销售。例如,韩国品牌Innisfree的“水光精华”、张元英代言的AMUSE水光肌粉底液等产品便是专为实现这种效果而设计的产品。

以TWICE和等团体为例,尽管他们的音乐风格一个是甜酷元气风格,一个是梦幻风格,但在各个舞台上的妆容却都遵循

02

外貌嘲笑的心理影响

体象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特征是患者对自身外貌产生过度关注和不满,且对自身外貌的认知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体象障碍的症状和病理机制出现了新的变化。本文详细梳理了近年来关于体象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对体象障碍的心理机制、理论解释和影响因素进行评述,介绍了体象障碍的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法,最后指出了当前体象障碍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方向。

体象(Body image),也称身体意象,是我们在头脑中形成的关于自己身体的图画,是关于自己身体的尺寸、形状和外形的内化了的图片(Slade, 1994)。通俗来说,体象不是我们实际的外表或我们在别人眼中的样子,而是我们自己对自己外表的看法,是我们对自己外表的感觉(Thompson et al., 1999)。Slade (1994)提出的体象概念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被学者所接受的概念。陈红(2006)在Slade的基础之上,对身体图画进行分类,她认为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形成的对自己身体的心理图画,包括对自己身体生理、心理功能的认知、态度以及相应的行为调控。

体象障碍也称躯体变形障碍,是一种对想象的或轻微外表缺陷的先占观念。其主要症状是对外表的强迫性思维和行为,强迫性思维表现为过度关注外表的细节,每天想着自己的外表缺陷,这种强迫性思维导致一系列强迫性行为的产生,如不断地同他人比较外表、不断地照镜子、过度的打扮修饰等,症状严重不仅会使患者追求整容手术(梁园园,2014),还会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Hakim et al., 2021),更有甚者会产生自杀风险(Shaw et al., 2016)。国外调查显示,美国普通人群中体象障碍的患病率为2.4%,其中女性为2.5%,男性为2.2% (Koran et al., 2008);德国普通人群样本的患病率为3.2% (Schieber et al., 2015);在我国的美容整形人群中,体象障碍的患病率为10.55% (郑铮,张宁,2012),说明寻求美容整形人群是体象障碍的高发人群,该结果与国外研究基本一致(Veale et al., 2016)。

03

社会审美偏见的普遍性

南加州大学(USC)Dornsife学院的研究揭示了在社区科学平台上,公众在报告蝴蝶观察时存在显著的偏见,尤其是对美丽蝴蝶的偏好。这项研究由USC Dornsife的生物科学与定量计算生物学助理教授Laura Melissa Guzman及其团队进行,分析了2000年至2021年间在iNaturalist和eButterfly平台上共享的蝴蝶观察数据。研究发现,用户更倾向于报告那些外观吸引人、易于识别的蝴蝶,而忽视了那些不易识别或外观平凡的物种。这种偏见不仅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也对科学家们在进行生物多样性和物种分布研究时造成了困扰。

在这项研究中,Guzman及其团队发现,iNaturalist平台上有34个物种被低报,53个物种被高报,尤其是Nymphalidae科(如帝王蝶)和Lycaenidae科(如薄翅蝶)常常被过度报告,而Pieridae科(常见但外观不吸引的蝴蝶)则被低报。这一现象不仅在东部和西部用户中普遍存在,也反映了公众在观察和报告生物时的审美偏见。

这种审美偏见的影响不仅限于蝴蝶观察。在其他生物群体的研究中,类似的偏见也时有发生。例如,2021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公民科学数据中,大型鸟类的观察记录被过度代表,而小型鸟类则常常被低估。这表明,物种的可见性和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众的观察和报告行为。

04

多元化审美的实践探索

在当今多元化追求“美”的时代,美的内涵正经历着不断的迭代与演变,被赋予了更丰富和强大的生命力。源自西班牙的高端内服抗衰品牌180 the concept(概念180)通过科学与美学的结合,为多元化审美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概念180,依托30年专业研发积淀,成为西班牙精准内服美容的高端代表品牌。通过6D六维营养定位体系和天然科学配方,品牌始终专注科学与人文美学的融合,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抗衰方案。

正如品牌创始人Gema Cabañero女士在现场致辞中说到:“美不仅仅是外表的光鲜亮丽,更是身体内在的健康与平衡。用科学与美学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人重塑生命的平衡,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年轻与活力,这正是我们品牌所不懈追求的,是一项科学与浪漫完美交汇的伟大事业。在这里,科学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与创新,更能够帮助我们精准地理解生命之美。概念180凭着对科学美学与精准抗衰的热情与坚持,为消费者量身定制专属抗衰方案,为更多人提供更高品质的服务和更美好的体验。”

品牌大使袁咏仪女士在现场分享到:“美从内而外,是一种全方位的平衡状态。市面上有很多护肤产品和轻医美项目,大家也很喜欢尝试。但我始终相信,真正持久的美来自内在的调理和健康。我特别注重从内而外进行调养,比如我⼀直都有在吃概念180的h6、e4、净化套盒 ,要每天坚持吃 ,就感觉⽪肤由内⽽外变得紧致光滑了。”袁咏仪女士将“精准抗衰、科学选择”的生活理念结合到自身护肤与抗衰保养实践中的每一步,这与概念180的品牌精神完美契合。

品牌副总裁林玥颖女士现场为活动到场嘉宾深入介绍了概念180的“精准美学”理念,聚焦品牌传承与创新的美学新生。她强调,品牌的价值就是将‘精准抗衰、内源修复、先锋科技’融入到每一款产品中,实现消费者“生命力、年轻、成就理想人生“的情绪价值,让用户在功能性和情绪价值之间找到完美平衡,感受科技赋予生活的力量。概念180将在未来持续优化产品设计、包装及市场传播方案,将“美学精准化服务”进一步融入到全球市场的布局中,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更贴合个性需求的产品体验。

资深媒体人、生活方式研究者殷智贤女士就“时间与女性美学的关系”在现场分享了其独到见解,她提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够仅用外在的表现来定义,其背后的真正要义需要通过内外兼修来感触体会,现代女性通过不断自我定义和塑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医学博士、副教授黄高敏女士作为医美行业的创新者和引领者,认为美容行业的长远发展也离不开自然优雅的美学理念,并向现场嘉宾分享她的彩虹美学体系:强调了内在机能抗衰的重要性,倡导女性通过内服抗衰与医美的跨界搭配,最终实现科学、美学内外兼修,健康为始,美丽为终的目标。

当天,概念180在现场展开一场“科学与美学融合”论坛,由联合利华大中华区高端美妆事业部总经理刘一鸣主持,现场对话不同身份的行业嘉宾:杭州杉翠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若曦,芭莎文化艺术部总策划徐宁,艺术家吴笛笛,小红书大健康行业KA经理温妮,巨量引擎生态业务入海业务客户经理吴静怡。嘉宾们从科学、艺术、营养、市场趋势等不同视角,分享了对抗衰创新及美学未来发展的思考,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美学与科学共生”的深度对话,将整个美学盛典活动推向高潮。

05

呼吁多元审美

面对社会审美偏见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多元化的审美观。这不仅是为了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更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

  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应从小培养孩子的多元审美观,让他们认识到美是多样的,不以外貌作为评判标准。

  2. 媒体责任:媒体应承担起传播多元审美的责任,减少对单一审美标准的过度渲染,多展示不同类型的美。

  3. 企业实践:企业应像180 the concept一样,通过科学与美学的结合,推动多元化审美的发展。

  4. 个人态度:每个人都要学会接纳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被外界的审美标准所左右,建立自信。

让我们共同努力,打破单一的审美标准,让每个人都能在多元化的审美环境中,自信地展现自己的光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