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后“从心出发”!这里有一份心理调试指南,请查收!
春节假期后“从心出发”!这里有一份心理调试指南,请查收!
春节假期过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假期综合征”,表现为身心疲惫、情绪低落、学习效率低下等症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特别整理了一份心理调试指南,从学生和家长两个维度,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家尽快调整状态,重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学生篇
以下表现均属于“假期综合征”的常见表现:
- 明明放了长假,却感觉身心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
- 一想到要上学就出现焦虑、郁闷、烦躁甚至恐惧情绪;
- 提不起精神,嗜睡,或易感疲劳;
- 总有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症状,比如头痛、失眠、肠胃问题等。
如果你不幸中招了“假期综合征”,也不用过于担心,这里有4个策略可以帮到你尽快调节情绪。
技巧一:自我暗示,做心理调试
告诉自己:假期结束了,必须收心了。
同时,你还可以收编你的假期记忆,将假期发生的美好事件简单总结一下,这是很好的过渡方式,让你迅速切换状态。
技巧二:按时作息,调整生物钟
假期期间有可能玩通宵或很晚睡觉,所以有必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重新做到起居有时,精气神时刻在线。
技巧三:节后规划,缓解焦虑情绪
你可以给好朋友打打电话,聊聊假期结束后的打算,缓解紧张情绪。
一来可以缓和分离焦虑,二来可以建立新的社交圈,
同时,把需要完成的事情做成清单也是应对焦虑情绪的好办法,按优先级从上到下排序,按顺序一件件解决。
技巧四: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找到学习状态,给自己带来自信感,行动是打破“假期综合征”的最好良药。
家长篇
谈起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朋友可能会非常“头疼”。
温馨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们学习的最佳动力,那么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与他们融洽相处呢?
- 接纳孩子的情绪
孩子闹情绪、犯错,亦或是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的第一反应由批评、否定、说教等,学着向理解、宽容、接纳的方向转变。
对孩子的情绪和想法表示充分理解,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温暖,才会打开亲子之间情感沟通的通道和桥梁。
- 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相比孩子的行为和表现,家长更应该关注背后的原因。
在和孩子沟通时,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TA的感受和想法。
例如孩子胆小内向,是不是因为疏于陪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关爱?
孩子过分调皮捣蛋,是不是因为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
了解原因后,再来给孩子恰当的引导,反思和调整教育方式。
正如心理学家德华·桑代克说:
“父母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不武断地下结论,减少与孩子的冲突,赢得孩子的信任。”
- 认可和欣赏孩子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独特的优点和闪光点,家长要懂得欣赏孩子,而不是总盯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
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及时给他肯定和赞赏。
认可和欣赏,不只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更重要的是行动上的信任和放手,孩子才能不断提高能力,同时内心获得力量感和主动感。
因此,家长还要多给孩子独立做事、自我管理的机会,
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合适的就表示认可、积极采纳,不合适的用引导式提出建议,帮助其改进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既满足了孩子被认可的心理需求,又能让孩子锻炼各方面能力,获得真实稳固的自信。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请记得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