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燕”龙城:中国古代唯一以龙命名的都城
“三燕”龙城:中国古代唯一以龙命名的都城
龙城是我国古代唯一以龙命名的都城,位于今辽宁省朝阳市。经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这座消失于史海的都城遗址终于重见天日。龙城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古代都城的建筑格局,更为研究中国古代都城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龙城建筑模型,方框内为和龙宫。
北燕壁画,再现当时的生活状态。
龙城遗址的考古发现
2003年,朝阳市进行老城区改造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了重要的历史建筑基址。经过2003年至2004年的发掘,在1万平方米范围内发现了多处魏晋时期至清代的重要遗迹,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3号地点的城门遗址。
这处城门遗址坐北朝南,南北长22米、东西宽34米。现存部分由大型夯土城门墩台、石砌门道、南北向石子路面、砖路和东西向延伸的城墙构成。研究发现,该遗址从前燕始建,历经后燕、北燕、北魏、唐、辽几个朝代加筑或改建。
前燕时期的门址有3个门道,后燕时期门址仍为3个门道,是在前燕门址基础上扩建而成,东、西门道宽4米,进深约16米。两门道南端内壁包有青砖,保存较完整。
我国古代建筑的等级制度规定,只有都城城门才允许开设三门道。这一发现为确定龙城提供了重要物证。龙城宫城南门遗址2004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9年10月,“三燕”龙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城的营建与文化意义
龙城的营建始于公元341年,由燕王慕容皝任命汉人阳裕负责规划设计。阳裕曾在西晋和后赵任职,对中原文化有深入了解。他根据曹魏邺城的布局模式,设计了龙城的都城格局。
龙城的平面呈北宽南窄的梯形,南北长约1300米、北部宽约820米。宫城和龙宫位于北部,与外城共用北墙。这种布局模式与曹魏修建的都城邺城十分相近,体现了古代都城布局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国古都演变史上,龙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继承了曹魏邺城的布局特点,又为后来的北魏洛阳城、唐长安城等都城建设提供了参考。龙城的发现不仅揭示了古代都城的建筑格局,更为研究中国古代都城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龙城的历史影响
龙城在“三燕”时期(前燕、后燕、北燕)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慕容皝在龙城建立都城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人口迁居,扩大城市规模。后燕时期,慕容熙更是大兴土木,修建了龙腾苑等皇家园林,将龙城的营建推向高峰。
龙城的繁荣不仅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也为中原王朝经营东北地区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龙城,中原文化得以向东北及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传播,对东北边疆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