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乡村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实践
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乡村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生动实践
2024年6月,商洛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12个开展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地区之一。作为陕西唯一全域处于秦岭腹地的地级市,商洛市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绿水青山“高颜值”向金山银山“高价值”转化。其中,山阳县作为商洛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经验尤为值得关注。
户家塬镇乡村振兴示范区:1.148亿元打造秦岭特色样板
山阳县户家塬镇乡村振兴示范区是该县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示范区以“五大振兴”为引领,围绕“一核两轴三区”空间布局,实施五大类12个项目,总投资达1.148亿元。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提升、产业融合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旨在打造独具秦岭特色的产业融合先行区、康养之都的旅游观光样板区和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示范区建设以来,各项指标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7.4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3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当地经济水平,也改善了乡村面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从“小作坊”到“大产业”
山阳县中村镇的特色产业发展是该县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中村镇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传统酿酒和手工挂面等特色产业,通过组织引领、企业搭桥、基地带动等方式,不仅为当地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沟口社区,滑子菇产业已形成规模。2024年,尽管遭受洪灾影响,但在食用菌产业联合党总支的领导下,当地迅速恢复重建,并新建了菌棒加工厂。目前,沟口社区年生产滑子菇65万袋,产品销往河南、河北等地,带动周边2000多农户增收致富。
回龙寺村的苞谷酒产业同样发展迅猛。村上成立回龙大曲集体经济合作社,引进18套生产设备,年可生产白酒10万斤,带动150多人实现就近就业。产品因品质优良,基本上都被当地人提前订购。
下湾村的手工挂面产业则走上了品牌化发展道路。中村手工挂面被列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跻身陕西省第三批省级非遗工坊。目前,全镇每年手工挂面产量约50万公斤,产值达6000多万元。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创新机制引领绿色发展
山阳县的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离不开商洛市整体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商洛市创新推行“生态贷”,开发核桃贷、茶农贷、木耳贷等10个产品,2024年发放“生态贷”15.6亿元,助力生态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在文旅融合方面,山阳县的漫川古镇被纳入商洛市精品旅游线路。该线路以商洛城区为核心,涵盖了多个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特色村落。2023年10月,牛背梁所在的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还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最佳旅游乡村”。
此外,商洛市还实行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VEP(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双考核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提供了“支撑点”和“风向标”。例如,商州区张峪沟一个民宿集群未来20年的VEP为2.385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价值达2.369亿元,占比99.3%。
山阳县通过示范区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不仅改善了当地经济状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其成功实践表明,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同时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