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纠纷案件管辖权是如何确定的?
侵权纠纷案件管辖权是如何确定的?
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权如何确定?侵权类案件又包括哪些类型?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侵权纠纷案件管辖权的确定原则
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权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般原则
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法院有管辖权。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和侵权结果发生地。这一规定便于案件的调查取证,同时保障了被侵权人的权益,使其能够在与侵权行为有密切联系的地方寻求司法救济。
特殊侵权的管辖
因产品、服务质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财产、人身损害提起的诉讼:产品制造地、产品销售地、服务提供地、侵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这样的规定有助于从多个环节保障消费者权益,便于查明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的源头。
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考虑到网络侵权的虚拟性和跨地域性特点,这样的规定使得被侵权人在自身住所地也可起诉,便于其维护自身权益。
什么是侵权类案件
侵权类案件是指因侵权行为引发的法律纠纷案件。
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或者人身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虽无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也属于侵权行为。
从侵权的对象来看,可分为侵犯人身权案件和侵犯财产权案件。侵犯人身权包括侵害他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等。例如未经他人同意使用他人照片用于商业宣传,可能侵犯肖像权。侵犯财产权则比如故意毁坏他人财物等行为。
在侵权类案件中,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确定是否构成侵权需要综合考量侵权行为、损害后果、因果关系以及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等多方面因素。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的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停止侵害:如果侵权行为仍在持续进行中,被侵权人可以要求侵权人停止该侵害行为,以防止损害结果进一步扩大。
排除妨碍:当侵权人的行为对被侵权人行使权利造成妨碍时,被侵权人有权要求排除这种妨碍,恢复正常的权利行使状态。
消除危险:如果侵权人的行为对被侵权人存在某种危险隐患,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消除该危险,避免损害的发生。
返还财产:若侵权人非法占有了被侵权人的财产,被侵权人有权要求侵权人返还该财产。
恢复原状:对于被侵权人的财产或其他权益因侵权行为遭到破坏的情况,被侵权人可以请求侵权人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赔偿损失: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请求,侵权人需对因其侵权行为给被侵权人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等。
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在侵权行为损害被侵权人名誉、人格尊严等情况下,被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