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学家揭秘:为何我们总被骗子套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学家揭秘:为何我们总被骗子套路?

引用
动点科技
10
来源
1.
https://cn.technode.com/post/2024-07-09/artificial-intelligence-lie-detection-technology/
2.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2-19/doc-inczxvsf7183952.s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992877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3A04SKN00
5.
https://www.sohu.com/a/786507908_121904739
6.
https://news.cctv.com/2024/12/14/ARTIJHrdQ9X7EHhcErGoTjFV241214.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8D%E7%9F%A5%E5%81%8F%E8%AA%A4%E5%88%97%E8%A1%A8
8.
https://www.gdsfxj.com/bk/content/post_161604.html
9.
https://m.voc.com.cn/xhn/news/202405/19888552.html
10.
https://ec.hbu.edu.cn/xsgz/xsgz654.html

“我已经做好了被骗的准备,这2万块我必须转,你们再怎么劝也不及我亲身经历,就当买个教训,以后就不会上当了。”
这是一位年轻人在面对警方劝阻时说出的话。他明知可能被骗,却依然选择转账,只为了“买个教训”。这个令人震惊的案例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即使在被告知风险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可能选择相信骗子。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容易被骗子套路?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01

人类识别谎言的能力有多差?

研究表明,人类在识别谎言方面的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差。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实验,让参与者判断他人陈述的真假。结果显示,人类识别谎言的平均准确率仅为50%左右,这与随机猜测的概率相当。

研究者还发现,当人们使用人工智能测谎工具时,虽然识别谎言的准确率有所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参与者对AI的预测表现出极大的信任,甚至在没有明显证据的情况下也会怀疑他人说谎。这种过度依赖技术的倾向,反而可能破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02

认知偏差:我们决策中的“致命弱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存在多种认知偏差,这些偏差往往被骗子利用来实施诈骗。

确认偏差: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在上述案例中,当小伙看到“赚外快”的广告时,虽然有所怀疑,但小额返利让他逐渐放松了警惕。这种现象被称为“确认偏差”,即人们倾向于寻找、解释和记住那些符合自己预期的信息,而忽视与预期不符的信息。

幸存者偏差:过度自信的陷阱

很多人在面对诈骗预警时,常常会说:“这种简单的骗局怎么可能骗到我?”这种心态被称为“幸存者偏差”。人们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判断力,认为自己不会成为受害者。然而,正是这种过度自信,让我们在面对精心设计的骗局时更容易上当。

03

骗子的心理控制术

骗子们深谙心理学原理,他们利用各种心理控制手段,让人们一步步陷入陷阱。

晕轮效应:完美人设的陷阱

在“杀猪盘”诈骗中,骗子往往会塑造一个完美的人设:事业有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这种理想化的形象通过“晕轮效应”影响受害者,让他们对骗子产生过度的信任和好感。

马斯洛需求理论:击中人性弱点

骗子还会利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从情感、安全、归属感等多个层面满足受害者的心理需求。在受害者逐渐放下戒备后,骗子便会适时抛出“投资机会”,诱导他们投入资金。

沉没成本效应:越陷越深的恶性循环

一旦受害者开始投入资金,骗子便会利用“沉没成本效应”让他们不断追加投资。即使发现可能被骗,受害者也可能会因为不愿放弃已投入的资金而继续投入,最终陷入更深的困境。

04

如何提高防骗能力?

了解了骗子的套路和心理控制手段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防骗能力:

  1. 保持理性思考:在面对诱惑时,不要急于做出决定,给自己一些时间冷静思考。

  2. 多方验证信息: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提供的信息,尤其是涉及金钱交易时,一定要通过多个渠道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3. 警惕完美人设:遇到看似完美的人或机会时,要保持警惕,思考其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

  4. 设定止损机制:在投资或转账前,为自己设定一个“止损点”,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避免因“沉没成本效应”而追加投入。

  5. 提高信息安全意识: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银行账户、手机号码等。

  6. 及时寻求帮助:如果发现自己可能被骗,不要犹豫,立即向警方或相关机构求助。

通过提高自我认知,了解骗子的套路,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诈骗之害。记住,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只有时刻保持警觉,才能真正远离诈骗的陷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