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之道:日本书法简史
书之道:日本书法简史
日本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书法的重要分支,经历了从飞鸟时代到平成时代的漫长发展历程。它不仅保留了中国书法的精髓,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将带你走进日本书法的历史长河,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小野道风 智证大师谥号敕书 飞鸟时代(592年~710年)
飞鸟时代(592年~710年)
日本书法起步较晚,飞鸟时代以前基本没有可以值得提及的作品,受中国的隋唐时代文化艺术的影响,日本的书法才开始启蒙。这一时期佛教刚刚传到日本,所以主要的书法作品都与佛教有关。
比如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一般被学术界认为是日本最古老的书法文物(除金石文以外)。字体师承南朝佛经体,有轻微的波磔,见汉隶遗风。
圣德太子 法华义疏
除此之外的代表作还有僧人宝林所抄《金刚陀罗尼经》,字体师承唐朝大书法家欧阳询之子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
宝林 金刚陀罗尼经
中国著名北碑典范《张猛龙碑》在日本也有粉丝,比如《那须国造碑》。
那须国造碑
奈良时代(710年~794年)
中国的中唐时期,元明天皇定都“平城京”奈良,日本与唐朝的文化交流也步入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书生王羲之的一些楷书作品才传入日本,一时间轰动朝野,皇亲国戚、高僧大德们纷纷被圈粉,全部热衷于模仿。
奈良时代的代表作是正仓院所藏光明皇后的临王羲之《乐毅论》,在和歌典范《万叶集》中将“羲之”或“大王”作为书圣的代名词。
光明皇后 《乐毅论》
圣武天皇尽倾国之力营建奈良东大寺,同时大力推行佛教抄经书法教育,一时间抄经(日本称之为“写经”)大为盛行,比如东大寺所藏圣武天皇亲自抄写的《贤愚经》,字体师承六朝佛经体。
圣武天皇 贤愚经
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
桓武天皇定都平安京京都,模仿唐朝开始了律令政治的王朝时代。遣唐僧空海和最澄将王羲之的行书带回日本,一时间,日本书坛涌现出了三位杰出的书法家,史称平安“三笔”——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
空海,日本佛教的教祖级高僧,同时也是杰出的书法家,其代表作《风信帖》,师承王羲之的行书,现藏于京都东寺。
空海 风信帖
嵯峨天皇,天皇中的书法家,以草书见长,代表作为悼念最澄圆寂的《哭澄上人诗》,师承空海的草书。
嵯峨天皇 哭澄上人诗
橘逸势,师承王羲之的晋唐行草之风,代表作有《伊都内亲王愿文》。
橘逸势伊都内亲王愿文
除此之外,日本书坛的著名的书法家——小野道风也是平安时代中期的代表书法家,代表作为文首的《智证大师谥号敕书》,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小野道风 秋荻帖
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
与动荡的宋元时代相对应,日本的王朝政治也落下帷幕,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开创了日本幕府时代,日本的政治中心东移到了关东平原的镰仓。伴随着南宋的灭亡,很多中国的禅僧也流亡到了日本,与此同时,宋朝的禅宗书法也传入日本。
为了摆脱京都比叡山佛教的垄断,镰仓武士之间流行禅宗佛教,禅僧书法多用苏东坡、米芾、黄庭坚的行草,日本书坛也从王羲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开创了自己风格。
宗峰妙超 溪林偈 南岳偈
佛教在日本也发展出了新的流派——日莲宗,其教祖日莲的书法也别具一格,这是他的《立正安国论》。
日莲 立正安国论
室町·战国时代(1336年~1590年)
这一时期日本政治军事极度混乱,然而书法艺术却不像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那样百花齐放,书法艺术作品乏善可陈,但是元朝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影响还是存在的,比如寂室至光的作品:
寂室至光的墨迹
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
清朝是中国封建统治的最高峰,同时期的江户时代也是日本封建统治的顶点。德川幕府建立了高度的秩序,这一时期的日本书法也比较保守。由于闭关锁骨,日本很少再和中国进行书法交流,但是明末清初时福建人隐元隆琦禅师渡海来到日本,将明朝书风也吹到了扶桑。
幕末”三笔“之一的卷菱湖,以复古的晋唐书风著称。
卷菱湖 五仙骑五羊(左半)
市河米庵,出身于汉学世家,深受米芾、颜真卿的影响,名字也来自米芾。
市河米庵 景幽佳兮足真赏
这一时代,冈崎屋堪六发明了“勘亭流”字体,这个名字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这个字体大多数人应该都见过。最初是作为歌舞伎演出招牌的字体,现代日本多用于广告牌美术字。
明治·大正时代(1868年~1926年)
明治维新终结了日本的封建时代,虽然政治上打着“脱亚入欧”的旗号,但是汉字书法艺术并没有因此停止发展,反而更加推崇复古,1880年清朝书法家杨守敬赴日,带去了清朝流行的北碑(魏碑)之学,一时间轰动日本书坛,受此影响涌现出了新的日本书风,明治“三笔”——日下部鸣鹤、竹林悟竹、岩谷一六。
日下部鸣鹤 大久保公神道碑
中林悟竹 山中
岩谷一六
昭和时代(1926年~1989年)
虽然也有不幸的战争年代,但是日本书法在昭和时代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大量的书法协会、团体组织成立,书法也在这一时期得以向民间普及,很多日本学者来中国考察碑帖,受到了深远的影响。昭和“三笔”——西川宁、日比野五凤、手岛右卿。
西川宁,1938年~1940年期间曾经去山西、河南、山东寻访中国碑帖,成为了日本的汉字书法研究权威。
西川宁 沧琅先生诗
日比野五凤 杜荀鹤诗
平成时代(1989年~至今)
虽然战后日本书坛继承了日下部鸣鹤的书风,然而受现代抽象主义的影响,日本书法越来越剑走偏锋,怪异之作层出不穷,可谓脑洞者的天下。其中,比田井开来被称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
比田井开来 六曲屏风
衫本宵庭 杨淮表记
相原雨雪
日本书法作为中国书法的另一个分支,从未放弃研究中国古代书法碑帖并从中汲取创新灵感,一直以来被中国书法界所轻视,但是作为中华文化研究的另一面镜子,也具有一定的艺术参考价值。当代日本书法的普及程度依然比中国高,这是值得中国人学习的地方,因为汉字是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