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让老年人重获清晰视界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让老年人重获清晰视界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白内障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中,白内障发病率高达80%。近年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出现,为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这种手术不仅能够恢复视力,还能同时解决老花眼、近视和散光等问题,让患者重新获得清晰的视界。
什么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先进的白内障治疗方法,其核心是在摘除浑浊晶状体的同时,植入一枚特殊设计的人工晶体。这枚人工晶体不仅能替代原有晶状体的功能,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提供远、中、近不同距离的清晰视力。
多焦点人工晶体:手术的关键
多焦点人工晶体是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核心。与传统单焦点人工晶体只能提供单一距离的清晰视力不同,多焦点人工晶体通过特殊的光学设计,能够同时满足远、中、近三个距离的视觉需求。
- 远视力:看电影、散步、户外活动等
- 中视力:使用电脑、看电视、做饭等
- 近视力:阅读、写字、看手机等
这种设计让患者在术后可以摆脱眼镜的束缚,重新获得年轻时的视觉体验。
临床案例:从“看得见”到“看得清”
以一位40岁女性患者为例,她因“双眼渐进性视物模糊3个月”就诊。该患者曾于2005年因高度近视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经检查,其最佳矫正视力右眼为0.2(-11.00 DS/-1.25 DC×170°),左眼为0.7(-4.00 DS/-0.75 DC×25°)。
医生为她实施了右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14.0 D人工晶体,目标屈光度为-0.5 D。术后1周,裸眼视力达到0.3,验光结果示右眼屈光度+2.75 DS,最佳矫正视力0.7。术后2周进行人工晶体置换术,将+14.0 D置换为+17.0 D。最终,右眼术后1周裸眼视力达到0.8,验光结果示右眼屈光度-0.75 DC×15°。
这一案例充分展示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个性化的人工晶体选择和手术方案设计,患者最终获得了满意的视觉效果。
国采政策:让高端医疗惠及更多患者
2023年11月,国家组织的第四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人工晶体类产品的平均降价幅度高达60%。其中,单焦点非散光人工晶体价格大幅下降,国产产品从2500元降至800元左右,进口产品从1万元降至1100余元。高端人工晶体如爱尔康景深延长晶体从1.1万元降至3500元,三焦点晶体从2.3万元降至8900元。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大幅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医院采用高端晶体的积极性。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高质量的视觉体验。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将越来越普及。未来,我们有望看到更多创新的人工晶体设计,如多焦点EDoF人工晶体,它将结合景深延长和多焦点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视觉体验。
对于广大白内障患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将不再局限于“看得见”,而是能够追求全程、优质、年轻态的视觉质量。这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