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淮阳太昊陵:伏羲信仰的文化复兴
河南淮阳太昊陵:伏羲信仰的文化复兴
2024年2月,河南周口淮阳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被正式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一消息不仅让当地民众欢欣鼓舞,也让这座承载着数千年文化记忆的陵庙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历史传承:六千年文明的延续
太昊陵庙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据史书记载,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曾定都宛丘(今淮阳)。他“一画开天分阴阳,推演万物定乾坤”,在以陈为中心的黄淮平原上,拉开了华夏文明的序幕。庙会最初是为祭祀伏羲而设立的传统民俗活动,历经数千年延续至今。
据《陈州太吴陵庙会概况》记载,仅明清两代,朝廷就先后派52名大臣到太昊陵致祭,祭品达30多种。到了民国时期,1934年赶庙会的人数已达200万人次以上,各种摊铺达1476家,游艺活动多达63班。如今的太昊陵庙会,规模更加宏大,朝圣者已遍及全国各地,庙会期间每天人流量达20-40万人,最高单日参拜人数达82.5万,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
文化内涵:民俗活动的集中展示
庙会期间,各种传统民俗娱乐活动精彩纷呈。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担经挑”和“泥泥狗”。担经挑是一种古老的祭祖悦神舞蹈,舞者多为老年妇女,她们身着传统服饰,手持花篮,边舞边唱,动作古朴,带有浓厚的原始祭祀色彩。泥泥狗则是庙会上特有的泥玩具,造型多样,有斑鸠、蛇、蛙、独角兽等几十种,形象夸张,神态各异,据考是流传至今的原始社会后期的活文物。
除了民俗表演,庙会还是民间工艺和地方特产的集中展示平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淮阳特产压缩馍,这是一种用面粉和芝麻等原料制成的烤制食品,外焦里嫩,香气扑鼻。在2024年庙会摊位拍卖中,位于太昊陵景区南广场独秀桥附近的“C位”摊位,以26万元的价格成交,该摊位主要销售压缩馍,周末每天销售额可达五六万元。
时代新篇:文化复兴的重要载体
在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太昊陵庙会不仅是一个民间信仰的展示平台,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庙会期间,不仅有国内游客纷至沓来,还有不少国际学者、友人前来寻古探幽,研究古老华夏文明,港、澳、台同胞以及侨居国外的华夏子孙也组团前来寻根问祖。
近年来,随着官方的重视和政策支持,庙会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24年,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成功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不仅是对景区服务质量的认可,更是对太昊陵文化价值的肯定。庙会期间,景区还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如对人民教师、未成年人、学生等群体实行优惠票价,对老年人、儿童、军人等群体实行免票政策,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太昊陵庙会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最古老的民间庙会,不仅是伏羲文化的集中展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纳祥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新时代,它将继续发挥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的重要作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