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零辣招”时代来了!香港祭出“救市”大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零辣招”时代来了!香港祭出“救市”大招

引用
证券时报网
1.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133295.html

2024年2月28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立法会发表2024至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时宣布,即日起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即“撤辣”),包括额外印花税、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这一政策调整标志着香港楼市进入“零辣招”时代,对香港房地产市场将产生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中原地产

“零辣招”时代来了

2010年,为抑制炒房风气,香港陆续推出三项楼市印花税,俗称“辣招”。具体来看,香港永久居民购房,首置税最高为4.25%,此后二套、三套等需要缴纳的印花税都是15%;非永久居民购房则需要缴纳买家印花税及新住宅印花税,二者各15%,合共30%。此外,还设有额外印花税,以打击“炒房客”。

2023年10月25日,港府曾宣布调整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包括额外印花税的适用年期由三年缩短至两年、买家印花税和新住宅印花税的税率减半等。但该政策对楼市刺激有限,市场普遍出现“撤辣”预期,导致观望情绪浓重,交易量不断下滑。

今年1月29日,香港特区差饷物业估价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二手私人住宅售价指数较11月环比下跌约1.39%,跌至2017年2月以来的新低,2022年及2023年内累计下跌20.77%。同时,2023年香港整体楼宇买卖合约登记数跌至1991年以来的最低点,仅为5万8023宗,二手住宅销量也创下28年新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港府决定进一步撤销所有楼市“辣招”。陈茂波表示:“我们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及市场情况下,有关措施已无需要。”

以九龙缇外2座7楼顶层相连大宅为例,该物业楼价为6.36亿元,按“减辣”后15%的印花税率计算,购房者需要缴纳的印花税金额为9540万元,“撤辣”后的印花税率为4.25%,对应金额2703万元,减少税费6837万元。


吴典摄

业内观点

对于“撤辣”,业内普遍认为此举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香港楼市回温,但积极情绪能否持续,是否能彻底带动楼市走出向上行情仍有待观望。

戴德梁行香港研究部主管邓淑贤表示,撤销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后,楼市会有序调节,朝健康方向发展。当下主要有三大因素困扰楼市,分别为息口高企、“辣招”以及经济和股票市场不景气。随着政府全面“撤辣”,有助于提振市民入市信心,刺激成交量,进而活化换楼链;至于楼价走势方面,假如联储局能于年内开始减息,将更有助楼价回稳,预计下半年楼价有望从现时低位回升。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在楼市下行背景下,“辣招”的意义正在减弱。单计2023年全年,三大辣税交投量共录约2811宗,创2014年三项住宅辣税征收后有纪录以来新低,而去年辣税收益约59.89亿港元,连续两年金额不足60亿港元。

他直言,香港是自由港,依靠的是完全自由的竞争环境,吸引境内外资本来创业、投资,不太依赖物业税,但是物业价值的稳定非常关键,它会影响到资金进出以及香港对于境内外资金、投资者的吸引力。因此,当物业价值跌到一定程度,政府就会采取手段来稳定物业价值,从而稳定香港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撤辣’会极大降低物业交易成本及持有成本,对于吸引包括内地在内的全球资金有极大帮助”。

黄立冲也称,政策调整对于促进当前交易低迷的市场环境有一定积极作用,对经纪公司和成交量的提升也将带来机遇。不过其认为,“撤辣”可能会在短期内激发市场的部分购买力,尤其是在1000万港元以下的住宅物业市场,但于高端豪宅市场而言,这一措施可能影响有限,预计今年整体楼市仍将面临调整,跌幅可能控制在5%以内。

对内地市场影响几何

市场关注的另一个重点是,此次香港楼市大刀阔斧地松绑,对内地楼市有何启示?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撤辣”后,香港购房成本大幅下滑,会吸引部分内地购买力赴港置业,同时作为超一线城市,香港的政策调整也将对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带来示范影响,“虽然都在放松,但香港是‘一刀切’,给市场影响更大,北京、上海、深圳都是小步走,现在看影响不算太大”。

他直言,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楼市区域分化格局凸显,核心一二线城市购房需求相对企稳,较多二线城市购房需求不足,因城施策是必要之举,政策的密集出台可以向市场释放更多积极信号,稳定居民信心,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

今年1月以来,内地多个核心城市出台松绑政策,比如上海外环以外放松对于非沪籍单身人士购房限制、北京通州双限政策放松、深圳非本市户籍限购条件由5年调整为3年以及深户不再限定落户年限及缴纳社保个税的年限限制等。叠加房地产“项目白名单”、LPR5年期利率下调至3.95%等,房地产“救市”打出组合拳。

房价数据来看,1月份,一线城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1.0%,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下降0.7%、0.8%、1.2%和1.6%。整体看,一线城市因为北京上海在去年12月及今年1月连续出台了稳楼市政策,整体市场表现有所企稳,跌幅收窄。

他指出,2024年楼市的需求、购房者的收入和信心都还需要一定时间恢复,还在逐渐见底过程中,房地产市场可能在大幅度降息后于2024年3月至4月出现一定热度的“小阳春”,“当下内地楼市也需要和香港一样,出台重磅政策维持信心,一线城市的限购松绑已经在路上”。

李宇嘉则表示,香港是自由港,资金、汇率、利率都是自由波动的,对房地产的管理与西方国家类似,都是从利率和税收的角度考虑,“香港完全是基于物业市场波动,是否需要释放新的政策”。

而内地情况不同,在调控房地产时,会进行对税收、地方财政、土地财政、上下游等角度的综合考虑,不太可能全面退出税收来稳楼市。其分析称,一方面,内地房地产税收占到总税收收入的20%左右,相关产业链结合在一起占到30%以上,地方依赖度较大,不太可能撤去;另一方面,国家要告别房地产依赖,转向内需、科技创新等实体经济主导,不太可能彻底退出地产税收,给市场传达错误信号;最后,内地楼市低迷的根本原因在于供求关系逆转、旧模式不可持续,而不在于税收。

“在楼市火热时期,即便当时税收很重,也阻挡不了楼市的下行。在楼市供求关系逆转后,即便利率降到历史最低,即便热点城市增值税免征期收缩,也阻挡不了楼市下行。”李宇嘉强调道。

本文原文来自证券时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