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首部自传:从8岁男孩到微软创始人
比尔·盖茨首部自传:从8岁男孩到微软创始人
比尔·盖茨今年70岁,推出了他的首部自传《源代码》,回顾了从童年到1978年微软创业初期的往事。在这本自传中,盖茨不仅展现了他作为科技巨头的成功之路,更坦诚地反思了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机遇,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真实的自己。
一个爱思考的男孩
盖茨在书中描绘了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自己。8岁时,他就喜欢和外祖母玩纸牌游戏,展现出强烈的胜负欲和对心智较量的热爱。13岁时,他开始与伙伴们在西雅图的深山密林中徒步探险,展现出了对自由和探索的渴望。在滨湖中学时期,他接触到了昂贵的大型计算机,并开始为全校师生设计复杂的排课程序,每小时赚取2.75美元。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逻辑思维、专注力和耐力,更为他未来的人生奠定了基础。
环境与机遇
盖茨在书中坦诚地承认,他的成功离不开一系列独特的环境因素。他出生在美国这个富裕国家,这让他"中了卵巢彩票";他成长在一个赋予白人男性优势地位的社会,这让他获得了既得利益。更重要的是,他赶上了美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见证了半导体芯片的诞生和计算机行业的崛起,这些都为微软开创软件行业时代奠定了基础。
关键人际关系
盖茨在书中深情地回忆了与保罗·艾伦的友谊。他们从13岁起就是编程伙伴,共同创立了微软。虽然保罗后来出版的自传《Idea Man》(中文版《我用微软改变世界》)中对盖茨有所批评,但盖茨在自传中选择了和解,将保罗定义为"我的朋友、我的搭档",也是"驱使我前进的赶牛棒"和"偶尔撺掇我胡作非为的'教唆犯'"。
盖茨还深情地怀念了青少年时期的伙伴肯特。他们一起并肩谈论职业理想,一起驾驶帆船航海,在1968年就拥有了对大型计算机的访问权限,一起编写代码调试程序设计复杂排课程序。肯特给少年盖茨种下了"驱动力"的种子,因为他是盖茨遇到的人中最富有进取心的一个。
自由与渴望
盖茨追忆过往,最自由和轻松的时光是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他和保罗、里克三个人住在温哥华的破旧公寓里,疯狂通宵加班编程序,靠果真和披萨维持生命。他们沉浸在使用价值50万美元的PDP-10计算机,忙着手头上的三个任务。这种沉浸于所爱之事的状态,让盖茨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
13岁的盖茨是童子军徒步团队中最瘦小的一个,他跟四五个同伴会一起行动,在西雅图附近的深山密林中行走七八天时间。在通讯设备还没有那么发达的条件下,他们远离成年人的管教,自己靠着地图决定徒步旅行的路线,吃什么和什么时间睡觉,自己判断要去承担什么样的风险。
教育方式
盖茨的父母给了他在一定范围内的独立性以探索世界,参加童子军等户外体育活动,就是盖茨母亲鼓励的,她希望盖茨变得活络。少年盖茨也曾学习很糟糕,与父母爆发过严重的冲突,他在餐桌上出口伤人,被父亲从对面直接泼了一整杯水到脸上。父母的解决办法是,找到了一位心理学博士克雷西进行沟通治疗,他引导盖茨思考问题得出结论:不要跟父母对着干。而后让盖茨父母做出让步,避免强硬,给孩子多一点自由。
"作为父母,他们为如何与自己复杂难缠的儿子相处而煞费苦心,但最终似乎凭借本能领悟了将他引上正道的秘诀。"盖茨在书中追忆。
成长与反思
盖茨在书中展现了深刻的自我反思。他承认自己在微软早期的野心和铜臭味,但也强调了他对微软成功的贡献。他描述了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状态,每周工作80个小时,不交女朋友,没有兴趣爱好,社交生活围绕着保罗、里克和工作伙伴打转。这种全情投入的态度,让他在追求机遇的过程中保持了领先地位。
盖茨在自传中展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他期待着微软在AI大时代的表现,也期待着自己能够继续用技术创新来解决问题。他强调,磨练自己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读懂他一生的关键密码。
盖茨在自传结尾说,他还是那个爱跟外祖母玩纸牌游戏的8岁男孩,"怀揣着同样的期待,就像是一个打起十足精神的孩子,想要搞清楚眼前所有的一切。"
结语
《源代码》不仅是一本回忆录,更是一封对昨日美国的情书。它展现了盖茨的成长历程,也展现了那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比尔·盖茨,也让我们思考: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平衡个人抱负与社会责任,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中保持初心?
年轻时的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
少年盖茨与父母和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