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港自动化码头:智慧港口的创新典范
钦州港自动化码头:智慧港口的创新典范
2024年12月31日,一艘满载集装箱的货轮缓缓靠泊广西钦州港自动化码头。随着自动化岸桥精准抓取集装箱,将其稳稳放置在智能导引运输车上,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这是钦州港自动化码头日常作业的一幕,也是中国智慧港口建设的生动缩影。
作为全球首个U型工艺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钦州港自动化码头自2023年6月启用以来,打破了多项作业纪录,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这个集成了最新自动化技术的码头,不仅是中国港口智能化的标杆,更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合作的新宠儿。
创新技术引领港口变革
钦州港自动化码头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独特的U型工艺设计。这种设计充分利用了码头岸线资源,实现了堆场与码头前沿的无缝对接,减少了集装箱的转运环节,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码头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包括双小车自动化岸桥、自动导引运输车(AGV)和双箱自动化轨道吊等。
在“大脑”层面,码头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了对岸桥、轨道吊和AGV等设备的统一调度和管理。该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作业需求,智能规划最优作业路径,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大大提升了码头的整体运营效率。
效率提升助推贸易增长
自动化码头的投入使用,显著提升了钦州港的作业效率和吞吐能力。据统计,2024年钦州港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接近700万标箱,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海铁联运班列开行突破1万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办理量突破70万标箱。
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自动化技术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以AGV为例,这种智能导引运输车能够在码头堆场和岸桥之间实现精准运输,不仅提高了运输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风险。同时,码头的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调整作业计划,确保码头24小时不间断高效运转。
“一带一路”上的新枢纽
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钦州港自动化码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海铁联运等方式,钦州港不仅连接了中国西部地区,还与东盟国家建立了紧密的贸易联系。目前,钦州港已开通多条国际航线,覆盖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钦州港的自动化码头建设经验已经开始走出国门。中国港口建设企业积极参与海外港口自动化改造项目,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助力当地港口提升作业效率和服务能力。
展望未来:智慧港口新蓝图
钦州港自动化码头的成功运营,为中国港口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未来,钦州港将继续推进数字化转型,探索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港口运营中的应用,打造更加智慧、绿色、高效的港口。
同时,钦州港还将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通过共建共享,推动区域港口联动发展,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枢纽港,钦州港的蝶变见证了中国港口事业的蓬勃发展。而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港口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为全球港口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