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肾脏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蛋白尿:肾脏疾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蛋白尿,顾名思义就是尿液中出现了不该出现的蛋白质。正常情况下,我们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但如果肾脏出现问题,血液中的蛋白质就会通过受损的肾小球滤过膜漏入尿液中,形成蛋白尿。这种现象可能是肾炎或其他肾脏疾病的早期信号。
如何检测蛋白尿?
尿蛋白的检测通常通过尿常规检查来初步筛查,但尿常规中的蛋白定性检查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最准确的检测方法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即收集一整天的尿液,测量其中的蛋白质总量。如果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就属于蛋白尿。
另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尿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只需要一次随机尿样就可以检测。如果UACR小于30毫克/克,属于正常范围;30-300毫克/克属于微量白蛋白尿,提示肾功能可能有问题;如果超过300毫克/克,就是明显的蛋白尿,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早期信号
蛋白尿不仅是肾脏疾病的标志,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一项发表在心脏病领域权威杂志《Heart》上的研究显示,即使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阶段(1期和2期),蛋白尿的存在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风险。研究发现,2期慢性肾脏病合并蛋白尿的患者,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力衰竭(HF)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分别增加了32%、79%和51%。
蛋白尿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肾功能已经开始受损。根据尿蛋白的多少,可以预测肾功能恶化的风险。一项针对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显示,尿蛋白/肌酐比值(UACR)超过300毫克/克的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或需要肾移植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40倍以上。
如何管理和治疗蛋白尿?
发现蛋白尿后,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恶化。以下是一些基本的管理原则:
调整饮食:低盐、低蛋白饮食有助于减轻肾脏负担。同时要注意摄入足够的热量,保持营养平衡。
控制血糖和血压:高血糖和高血压都会加重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血糖控制,定期监测尿蛋白水平。
适量运动:适度的体育活动有助于改善代谢,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过度运动可能会加重蛋白尿。
药物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肾病,如IgA肾病,现在已经有专门的治疗药物。例如,耐赋康(Nefecon)是全球首个获批的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可以显著延缓肾功能下降。
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针对蛋白尿和肾病的治疗取得了重要进展。以IgA肾病为例,这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耐赋康(Nefecon)作为首个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的IgA肾病治疗药物,其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耐赋康不仅带来了持久的蛋白尿下降,更重要的是在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上显示出具有临床意义且统计学显著性优势(p<0.0001),能延缓肾功能衰退达50%。
在中国人群中,耐赋康治疗组时间加权的eGFR平均下降3.7 ml/min/1.73㎡,而安慰剂组时间加权的eGFR平均下降13.3 ml/min/1.73㎡,耐赋康治疗可带来9.6 ml/min/1.73㎡的eGFR获益,这一数值大于全球人群的治疗获益(5.1 ml/min/1.73㎡)。中国人群中eGFR在24个月时较基线的平均绝对变化表明,耐赋康治疗的患者肾功能恶化程度较安慰剂减少了约66%,这一数值在全球人群约为50%。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早期干预和合理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蛋白尿,不要惊慌,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可以有效保护肾功能,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