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霜:传统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百草霜:传统中药的功效与应用
百草霜,又称锅底黑、灶烟煤等,是一种传统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杂草燃烧后附着在灶突或烟囪内的烟灰。这种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消积化滞等多种功效,在中医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基本信息
- 英文名稱: Soot from a boiler
- 別名: 釜月中墨、竈額上墨、釜底墨、灶煤、釜臍墨、鍋煙子、竈突中塵、灶突墨、鐺墨、月下灰、釜炲、鐺底煤、灶煙煤、釜煤、鍋底黑、竈突墨、竈煙煤、竈煤、釜下墨、灶額上墨、竈額墨、灶突中塵、鍋底灰
- 藥品來源: 為雜草經燃燒後附於灶突或煙囪內的煙灰。將灶突或煙囪內的黑灰,輕輕刮下,用細篩篩去雜質。
传统功效
1. 清毒散火
百草霜具有清热解毒、止血散瘀的双重作用。《本草图经》指出其能促进肠胃运化,《医林纂要》则强调其"泻心降火,去妄热,止妄血"的功效。《玉楸药解》和《神农本草经疏》都强调其止血功效,认为其能收斂營陰,止住出血,并能消除瘀血。《本草汇言》进一步阐述其清热解毒机理,认为其能"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并指出其运用於治疗黄疸、疟疾等湿热证,以及咽喉肿痛等症。
2. 消积
百草霜具有消化积滞的作用。《本草图经》明确指出其"主消化积滞",《神农本草经疏》则进一步阐述其消积机理,认为其辛味具有散结之功,能消除积滞于肠胃的食物。《医林纂要》则更全面地描述其功效,指出其能"下气消积行痰",除了消积外,还兼具行气、化痰的作用。
3. 止血
百草霜的止血功效最为显著。《玉楸药解》明确指出其"敛营止血,清热消瘀",适用于吐血、衄血、便血、产后出血等各种出血症状。《神农本草经疏》则从药性角度解释其止血机理,认为百草霜的灰黑色性质具有止血作用。《本草汇言》进一步阐述,百草霜能"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并指出其"轻浮火化之质,且色之黑也,血见黑即止"。《本草纲目》则总结百草霜的临床应用范围,涵盖"止上下诸血,妇人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病"等。
4. 消食化积
百草霜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本草图经》直接指出其"主消化积滞",《神农本草经疏》则从药性角度分析,认为百草霜"辛主散",因此能"消化积滞及下食"。《医林纂要》则进一步说明其具有"泻心降火,下气消积行痰"的功效。《本草汇言》则更全面地阐述了其消食化积的作用机制,认为其能"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并指出其"轻扬"的特性能有效散去阴凝之物。
5. 通经络
虽然古籍未明確記載百草霜直接通经络,但從其散寒、消瘀、行气、消积等功效推断,百草霜能通过改善气血运行,排除经络阻滞的因素,间接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其运用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不可单靠其通经络功效进行治疗。
6. 活血化瘀
百草霜具有止血和消散瘀血的作用。《神农本草经疏》认为其"凡血见灰则止,此药性能止血,复能散瘀滞"。《玉楸药解》则明确指出其"敛营止血,清热消瘀"。《本草汇言》则从药性角度分析,认为百草霜"解三焦结热,化藏府瘀血",并指出其能散瘀的原因在于"火气之轻扬",能将瘀积之物散开。
7. 祛风除湿
百草霜虽无直接祛风除湿的记载,但其辛散温通之性,能疏通经络,化瘀散结,从而达到改善风湿痹痛的效果。《神农本草经疏》指出其"辛主散",能"消化积滞",而湿邪阻滞常与气滞血瘀伴随,故其散寒解表之力或能间接疏通经络,达到祛湿之效。《本草纲目》记载其"止上下诸血",此"血"除了指血液,也可指经络中的瘀血,而风湿痹痛常与血瘀相关,因此百草霜的止血功效,也能间接推论其可能具有化瘀散结,进而缓解风湿痹痛的作用。
运用方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可治疗的相关疾病
白带志贺杆菌病、阿米巴病、子宫颈恶性肿瘤(子宫颈癌)、胃肠道出血、子宫颈炎、咽喉痛、皮肤颜色发黄、牙龈出血、吞咽障碍、吐血、大便出血、臁疮、秃头、痢疾、黄疸、腹泻。
化学成分
炭黑(Carbon black)、其他杂质(Other impurities)
注意: 以上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任何医疗行为必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