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正丽新作!广州实验室揭秘冠状病毒受体设计
石正丽新作!广州实验室揭秘冠状病毒受体设计
近日,著名病毒学家石正丽在广州国家实验室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首次提出了“定制化冠状病毒受体(CVR)”的概念与方案,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开发出一种可扩展的人工病毒受体策略,有效推进了冠状病毒的研究。这一创新不仅为冠状病毒学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还有助于相关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创新性研究:定制化病毒受体
在最新发表于Nature期刊的研究论文中,石正丽团队与合作者首次提出了“定制化病毒受体(CVR)”的概念。这一创新性研究旨在不依赖天然受体的条件下构建易感细胞模型,为病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
研究团队从ACE2受体出发,以新冠病毒为研究模型,深入分析了影响受体功能性的关键因素。他们采取类似于“乐高积木”的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完整的受体分解为“病毒结合域(VBD)”与“人工受体框架(ARS)”两部分分别进行设计与优化,最终通过分子嫁接获得定制化病毒受体(Customized coronavirus receptors, CVR)。
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这一创新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首先,它突破了传统病毒受体研究的局限性。天然受体的鉴定工作往往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与滞后性,有些重要病毒的受体鉴定甚至几十年未有突破,严重阻碍了相关病毒学研究的深入推进。而CVR的设计思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研究团队利用人工受体技术,为来自6个不同亚属的12种冠状病毒设计了具有功能性的CVR。通过与石正丽团队合作,CVR感染模型成功实现了HKU5等冠状病毒的分离培养。这一突破有望为一些受体未明且缺乏感染模型的病毒提供研究基础,从而推动相关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以及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研究团队与支持平台
这一重要研究成果由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严欢团队,广州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以及华盛顿大学David Veesler团队合作完成。严欢、石正丽和David Veesler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石正丽目前担任广州国家实验室研究员,其研究团队主要开展新发传染病病原鉴定、溯源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动物源新发病毒跨种感染和传播风险预警研究,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重症肺炎的分子机制研究等方向。广州实验室作为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的新型科研事业单位,为这一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展望未来
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展示了石正丽团队在病毒学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也为全球病毒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随着CVR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应用,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这一创新将为病毒学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为人类应对病毒威胁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