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蜘蛛”和“鱼雷杀手”,谁将主宰未来反鱼雷战场?
“海蜘蛛”和“鱼雷杀手”,谁将主宰未来反鱼雷战场?
在水下战场,鱼雷一直是最具威胁性的武器之一。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软杀伤手段(如干扰、诱饵)的效果越来越有限。在这种背景下,硬杀伤反鱼雷系统成为各国海军研究的重点。其中,德国的“海蜘蛛”和以色列的“鱼雷杀手”是两个备受关注的新型系统。那么,这两个系统谁将主宰未来的反鱼雷战场?
“海蜘蛛”:技术先进但未获认可
“海蜘蛛”反鱼雷系统由德国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研发,是一种硬杀伤反鱼雷系统。其设计理念堪称颠覆性:一枚由水面舰艇发射的鱼雷,具备追踪并正面拦截其他鱼雷的能力,宛如海中的导弹防御系统。
然而,尽管“海蜘蛛”制造商宣称其能拦截所有类型鱼雷,结合航母与拦截鱼雷的传感器数据精确计算碰撞路径,但现实却是其可靠性未经充分验证,杀伤力也未经实战检验。美国海军曾在三艘航空母舰上短暂试验过类似的反鱼雷拦截器,最终因性能不稳定而拆除。
“海蜘蛛”项目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技术成熟度问题。德国国防部女发言人表示,“海蜘蛛”的密级与合同状态限制了详细信息的披露。阿特拉斯电子公司对此守口如瓶,仅承认项目存在保密要求。荷兰国防部则直指“海蜘蛛”技术尚不成熟,短期内难以为继。
此外,高昂的研发成本也是“海蜘蛛”项目的一大障碍。据预算分析,构建一套完整的“反鱼雷鱼雷”系统可能耗资高达10亿欧元,这对于财政紧缩的欧洲各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鱼雷杀手”:已获订单但存争议
与“海蜘蛛”相比,“鱼雷杀手”反鱼雷系统则走得更远。该系统由以色列DSIT公司研发,采用声学信号诱饵机制,通过通用或定制的声学信号来引诱来袭鱼雷靠近一个会近距离爆炸的诱饵。
印度海军是“鱼雷杀手”的首个国际客户。2023年5月,拉斐尔公司宣布与印度动力公司合作,为印度船只提供这项技术。然而,这种机制并没有说服所有专家。法国海军集团水下系统营销经理安托万·考夫曼表示:“我们根本不相信它,因为它是基于‘诱惑’。你需要能够将鱼雷吸引到距离对抗措施不到20米的范围内,而鱼雷永远不会走这么近——因为它早就会察觉出异常。”
未来展望:2030年或见分晓
法国和土耳其海军企业正在研发动能鱼雷拦截器。土耳其阿塞尔散公司总裁艾哈迈德·阿克约尔表示:“未来,由于鱼雷系统的发展以及变得非常智能,有时蒙骗或干扰是不够的,到那时,你必须有额外的能力,其中可能包括硬杀伤措施。”
专家预测,硬杀伤鱼雷技术概念和设计将在2030年左右成熟。这一时间表与欧洲防务局的“反鱼雷鱼雷”示范项目的时间表一致。欧洲防务局海事部门负责人于尔根·斯克拉巴克表示:“目标是到2028年实现生产就绪的设计——已经证明该系统能够成功探测到来袭鱼雷并随后激活反鱼雷鱼雷,这表明可以实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海蜘蛛”和“鱼雷杀手”各有优劣。“海蜘蛛”技术更先进但尚未成熟,“鱼雷杀手”已获订单但存在争议。预计到2030年,随着硬杀伤鱼雷技术的成熟,反鱼雷战场的格局将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