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营商环境新举措:企业迎来春天?
滨海新区营商环境新举措:企业迎来春天?
2024年,天津滨海新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数据显示,新区GDP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2%,各类人才落户2.3万人,营商环境的优化正在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审批制度改革:让企业办事更便捷
天津港保税区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率先推出了25个“一件事”改革方案,聚焦企业办事的痛点难点,通过流程再造和环节优化,实现了“高效办成一件事”。同时,新区还优化了招商体系,打造“1+7+7+N”全员招商格局,集中优势兵力打好招商“攻坚战”。
政务服务创新: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滨海街道创新推出了“一企业一专员”服务模式,由党政领导成员牵头每月走访企业,及时收集梳理企业问题需求。在服务保障功能区发展的实际中,街道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资金、土地等问题,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比如,聚大洋藻业集团在搬迁后工业产值增加了230%,康大食品通过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工业产值提升了30%。
法治环境优化:为企业保驾护航
天津自贸区法院发布了《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白皮书》,并推出了15条司法措施,为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司法服务。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成为全国第二家扩大专利预审服务范围的国家级保护中心,惠及7789家创新主体。同时,新区还开展了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检查行动,检查经营主体40余户,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
人才引进政策:打造人才高地
滨海新区户籍新政实现了全流程网上办理,申请人只需在微信小程序“滨城户籍”上传材料,即可24小时在线办理落户申请。2024年,新区共引进各类人才2.3万人,公安部门全年办理各类公安政务服务事项18.39万余件,接受户籍新政咨询3.9万余人次,为企业引才引智提供了有力支持。
科技创新政策:培育发展新动能
国务院印发的《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增强科技研发转化能力,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新区已有5家市级孵化器获得绩效评估奖励,获奖率100%,位居全市第一,展现了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
成效显著: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得益于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2024年滨海新区招商引资量质齐升。全年引进投资额1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47个,总投资680亿元。中航工业直升机协同创新中心、航大雄英直升机维修与研发中心等72个重点产业投资项目签约落地。世界500强企业如GE医疗、博世集团等纷纷在新区布局,彰显了滨海新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总体来看,滨海新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让企业在办理各类手续时更加便捷高效,还通过减少涉企检查次数等手段减轻了企业的负担。这些积极变化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落实,滨海新区正朝着建设繁荣宜居智慧的现代化海滨新城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