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的白色传奇:徐闻盐场古法制盐技艺
雷州半岛的白色传奇:徐闻盐场古法制盐技艺
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有一片被誉为“天空之镜”的万亩盐田。这里就是徐闻盐场,中国南方最大的海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的生态海盐生产基地。这片盐田不仅年产数万吨优质海盐,更承载着170多年的制盐历史,其独特的十二道古法制盐技艺,已被列入湛江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十二道古法:智慧结晶
徐闻盐场的制盐工艺,是一套完整的十二道工序,每一道都凝聚着盐民们的智慧与经验。
晒伯观潮:天人合一
“晒伯”是盐场中经验最丰富的师傅,他们通过观察天象和潮汐,决定纳潮的最佳时机。按照“长擎天纳潮头”“雨后纳潮尾”“平时纳潮底”的原则,确保制盐海水的质量。
三段制卤:精准调控
制卤过程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蒸发区。第一段控制池水深度,第二段根据阳光强度调整卤水深度,第三段则进行高级程度的卤水提炼。这种分级制卤方式,能有效提高卤水的浓度和纯度。
薄晒勤跑:经验之谈
制卤过程中,盐工们需要根据季节和天气变化,勤跑盐田、勤翻卤水。传统上通过“眼观、手摸、口尝”来测定卤水浓度,这种经验判断方式至今仍在使用。
三段结晶:核心工艺
结晶过程同样分为三个阶段,结合“新、浅、短”和“老、浅、短”两种工艺。其中,“新浅短法”是徐闻盐场的核心特色,采用新鲜饱和卤水,在浅池中快速结晶,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深池长时结晶工艺。
历史传承:从煮到晒
徐闻盐场的制盐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当时采用的是煮盐工艺。到了宋代,随着技术进步,开始转向晒盐。1855年,雷州半岛盐民总结出这套十二道古法,至今已传承七代。
现代转型:传统与科技的融合
如今的徐闻盐场,在坚持传统工艺的同时,也在进行现代化转型。部分工区已实现机械化生产,但核心的十二道工序仍保留手工操作,确保海盐的品质。
这片盐田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这项古老技艺的魅力。徐闻盐场的故事,是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的典范,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