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袁花这位好儿媳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婆婆
点赞!袁花这位好儿媳多年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婆婆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袁花镇红晓村,一说起好儿媳胥凤妹,邻居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她用耐心、细心和满腔真情,多年来如一日悉心照顾患病婆婆,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孝与善的动人真谛。
一次意外:现在换我来照顾你
记者来到胥凤妹家时,她正在为74岁的婆婆许董英耐心梳洗,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重复上演。3年前,婆婆许董英意外发生车祸,病情严重,一家人花费了三十余万元全力救治,终于挽回了老人的生命。经过治疗,许董英的身体情况有所好转,但仍卧病在床,生活无法自理。
看到婆婆的处境,胥凤妹主动提出由自己负责照料。为此,她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精心护理婆婆中去。
谈到当初的选择,胥凤妹并不觉得可惜,更多的是一种感恩。在她的记忆里,婆婆生病前将家里的大小家务一手包办,为他们夫妻二人专注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从前都是婆婆照顾我们,我一直很感激她,现在我们照顾好她,是作为儿女天经地义的事情。”胥凤妹言语简单却情真意切。
一片孝心:全天候不间断的陪伴
护理老人并不简单。每天给婆婆喂饭、擦身、翻身、更换尿片、活动身体,对于身材娇小、没有护理经验的胥凤妹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了更好地照顾婆婆,她索性在婆婆房间搭了一张小床,日夜陪护。
这几年,胥凤妹细致入微地照料婆婆,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夜觉,晚上都要起来看好几趟婆婆才能再安心去睡。但她从没喊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还通过咨询医生、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合婆婆的护理方法。
夏天,胥凤妹坚持每天给婆婆洗澡,冬天,一有时间她便搀着婆婆到室外晒晒太阳说说话。“婆婆喜欢听一些老歌,在家时我经常唱《东方红》这些歌给她听,两个人在一起很热闹。如果婆婆不在家,我会觉得很不习惯的。”胥凤妹笑着说道。
平日里,胥凤妹还会拿出织毛线的工具,手把手教婆婆织毛衣,或是在家和婆婆做做抛球等康复运动,在一遍遍重复的动作中耐心帮助婆婆复健。“这些运动虽然简单,但可以锻炼婆婆的手脑协调能力,也让她每天有点事做,能开心一点。”如今,许董英老人已经可以自己起身慢慢行走,见了她的人无不感叹其恢复之快、之好。
一种传承:言传身教好家风
除了儿媳,胥凤妹同时也是女儿、母亲。提及自己的父母,她的言语中透出一份亏欠。虽然距离不远,但平时回娘家的时候,她也时刻惦记着婆婆,不放心婆婆一个人呆太久,总是匆匆去又匆匆回,对婆婆的关心照顾可以说远超过对自己的父母。
而说到自己的一双儿女,胥凤妹满是欣慰和骄傲,在她和丈夫的言传身教下,两个孩子都非常孝顺懂事。上高中的儿子虽然学业繁忙,但每逢假期都会回到乡下来,为奶奶拿药递水,陪奶奶散步聊天,一家人其乐融融。
爱如细雨,润物无声,好的家风便是这样,在长年累月的默默付出中,得到了传承。“孝顺老人是我们家的淳朴家风,我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胥凤妹平和的语气中透出几分坚定。
采访时间过得很快,胥凤妹告诉我们,今天天气不错,她要陪婆婆出去活动活动,只见她细心地为婆婆穿好外套,两人手挽手走在家门口的河岸旁,时不时望向远处风景,冬日的夕阳下,照出了婆媳俩脸上温情柔暖的笑容……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