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心病”怎么治?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心病”怎么治?
“我每天都在和身上的红疹战斗,痒得睡不着觉,工作也做不好,整个人都快崩溃了。”这是一位慢性荨麻疹患者的自述,道出了许多患者的心声。据统计,台湾有16万人口受慢性荨麻疹影响,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同时患有焦虑或抑郁症,得抑郁症的风险更是常人的6倍。这种皮肤病不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更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
慢性荨麻疹为何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心里负担?首先,这种疾病病程长,半数以上患者病程超过一年,症状反复发作,难以根治。其次,皮肤上持续出现的红疹和瘙痒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七成患者的工作效率因此下降,平均缺勤率高达36%。此外,外观的改变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面对这样的困境,患者应该如何应对?台湾皮肤科医学会推出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他们开发了LINE官方账号,整合了“国际通用UAS7荨麻疹检测表”和“荨麻疹治疗共识”等卫教资讯。患者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自我检测,记录病情变化,并通过“媒合医师平台”找到合适的皮肤科医生。此外,学会还推出了“荨宝家族”系列卫教图文,以趣味形式帮助民众了解疾病知识。
在治疗方面,专家建议采取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双管齐下的策略。药物治疗方面,第二代长效型抗组织胺是首选,需要每天服用。如果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增加剂量或联合使用生物制剂。同时,患者还需要学会管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通过调整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睡眠、进行适度运动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必要时,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一位40多岁的女性患者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她因为工作繁忙和家庭负担,出现了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伴随情绪不稳定。起初她尝试自行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但效果有限。直到工作受到影响,她才开始积极就医。通过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她的病情逐渐得到控制,生活也重新回到了正轨。
慢性荨麻疹虽然是一种顽固的皮肤病,但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患者完全有可能控制病情,恢复正常生活。重要的是,患者需要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同时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社会也应该给予这些患者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