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考:看完再决定自己有没有必要考
关于软考:看完再决定自己有没有必要考
软考证书的用途广泛,它可以用来评职称、领取补贴、评定高层次人才、进入专家库、参与投标加分、助力落户、获取学分以及抵扣个税等用途。然而,尽管软考证书具有诸多实用价值,但也不应当脑袋一热就报了软考,软考也许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
为什么软考不能盲目参加?
软考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备考的考试,考试内容较为专业,要求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和实力,盲目参加考试可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难顺利通过考试。因此,在考虑参加软考之前,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难度,制定科学的备考计划,注重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接下来小圈就带大家系统了解软考的方方面面。
介绍一下软考
软考,全称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考试。这项考试的主要目标是衡量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等领域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软考既是职业资格考试也是职称资格考试,其证书全国通用,并已被中日韩三国互相认可。
软考证书的作用有哪些?
(1)聘任职称:取得软考证书可对应相应级别职称,并择优聘任,为职业发展提供机会。
(2)落户大城市:软考证书可享积分、职称入户或人才引进政策,助力在城市扎根。
(3)升职加薪:软考证书是企业评估员工能力的重要标准,持有者更受企业青睐,易升职加薪。
(4)人才补贴:部分地区设补贴政策,持有高级软考证书者可申请人才补贴。
(5)入专家库:软考证书持有者有机会参与各类评标、评审等活动,并获得劳务报酬。
(6)个税抵扣:软考证书可抵扣个人所得税,减轻税负。
(7)公司奖励:对于需要项目投标的公司,软考证书非常重要,公司会鼓励员工考取并提供奖励。
软考包含哪些资格?
软考设置了涵盖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服务五大专业领域的27个专业资格,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以全面评估考生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软考开考资格安排
根据近两年软考机考的开考情况,预测如下:
(1)上半年开考资格:
高级: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系统分析师
中级: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软件评测师、电子商务设计师、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
初级:程序员、信息处理技术员
(2)下半年开考资格:
高级: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网络规划设计师
中级: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初级:网络管理员、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
软考各级别的难度
(1)软考初级考试难度相对适中,虽然考试内容较为基础,但要取得证书也并非易事。考生需要全面复习各个知识点,确保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据统计,软考初级的通过率大约在30%左右。
(2)软考中级考试难度较高,考察范围广泛且深入细致。相较于初级考试,中级考试对考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考生需要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软考中级的通过率大约在15%左右。
(3)至于软考高级考试,它涵盖了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写作三个方面,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考试难度客观上非常高,要求考生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软考高级的合格率在7%左右,可以说是极具挑战性。
软考考试形式
自软考全面改为机考后,采取科目连考、分批次进行的模式。作答前一个科目剩余的考试时长可应用于第二个科目。
(1)高级资格考试形式:
综合知识和案例分析两个科目连续进行考试,总作答时间为240分钟;
综合知识科目的最长作答时间为150分钟,最短作答时间不得少于120分钟;
在完成综合知识科目并交卷成功后,考生如选择不再参加案例分析科目考试,可直接离开考场;
若选择继续作答案例分析科目,可在考试结束前60分钟交卷离场;
论文科目的考试时长为120分钟,此科目不允许提前交卷离场。
(2)初、中级资格考试形式:
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两个科目连续考试,总作答时间亦为240分钟;
基础知识科目的最长作答时间为120分钟,最短作答时间不得少于90分钟;
若考生选择不参加应用技术科目的考试,可在开考120分钟后交卷离场;
如选择继续作答应用技术科目,可在考试结束前60分钟交卷离场。
软考的科目选择建议
软考的科目选择同样重要。软考共有27个科目,每个科目的考试内容、难度、通过率、考试频次和知名度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决定考软考之前,选一个合适的科目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对于有过相关工作或学习经历的考生,选择与自己经验相匹配的科目是明智之举。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备考,不仅能减轻学习压力,也能提高通过考试的可能性。拥有一本与自身经历相匹配的软考证书,将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软件设计师(软设)这一科目适合软件编程开发的人员报考;对于从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的人员或已经学过PMP®等项目管理认证的人员,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中项)和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高项)是更合适的选择。
如果你是为了评职称、落户、领补贴、评高层次人才等目的而考软考证书,但IT基础不太扎实,可以选择相对简单的科目。比如,初级的信息处理技术员、中级的系中项、软件设计师以及高级的高项等都是近期考试中通过人数较多的科目。
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来选择科目。如果想走技术路线,系统分析师(系分)、系统架构设计师(架构)、软设和网络工程师(网工)等偏技术的科目可能更适合你;如果想向管理方向发展,高项、集成以及系统规划与管理师(系规)等管理类的证书将更具价值。
软考备考的建议
缺乏系统性和规律性的学习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难以掌握当前学习的内容,同时也会导致之前学过的内容容易遗忘。因此,建议备考者制定一个详细且可执行的学习计划,结合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可利用的休息时间,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在学习过程中,要遵循学习计划,按照计划有序地进行学习。不断总结学习成果,及时调整学习计划,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教材、辅导书、在线课程等,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建议基础较为薄弱的小伙伴或者时间不太充裕的小伙伴报班备考以获得系统的备考指导,大幅提升通过考试的概率。
软考证书是一项具有实际价值的证书,但需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追求。想获得软考证书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是肯定的,脚踏实地的提升自己就是软考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