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禹锡千古名篇《陋室铭》,治愈无数人,读懂自有福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禹锡千古名篇《陋室铭》,治愈无数人,读懂自有福气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0191004369819408

公元824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按照当时的规矩,他本应住在衙门内,并配备三间房。然而,和州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因刘禹锡被贬而来且对他不奉承,便有意刁难。

他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偏僻的县城南门,门口有一条江,每天都狂风呼啸。但豁达的刘禹锡并不在意,反而乐在其中。他写下一幅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河州思争辩”挂在门前。这既是他对自己的精神慰藉,也是对贬谪生活的淡然接受。

此举却惹恼了知县,他把刘禹锡的住房调到更偏远的城北门,并将房子从三间缩小至一间半。刘禹锡明知县故意为之,也并没有计较,欣然前往。新居尽管条件简陋,却靠近河边,四周杨柳成排,景色宜人。望着门前的杨柳,刘禹锡再次提笔,创作了另一副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溧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身在困境仍旧悠然自得,心中更是愤恨,决意要更进一步地打压他,这次将刘禹锡安排在一间狭小而破败的小屋。这间小屋狭小到几乎只能容纳下一床、一桌和一椅。

经历了半年内连续三次搬家,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千古传世之作《陋室铭》,请人刻在石头上,置于门前,托物言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于其高,有仙之人居,其名自传;水不在于其深,有龙潜其中,灵气自生。虽居陋室,德行兼备,则简陋亦成雅舍。绿色的苔藓,沿着台阶向上蔓延,映入眼帘的是葱郁绿意。所交往的是温文尔雅之士,没有粗俗之人。窗下抚琴,阅读经典,远离了喧嚣的酒红灯绿,也远离了公务文书的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杨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在刘禹锡看来,陋室并不重要,主人的精神与品格才是最重要的。即便身处简陋的环境,人性的美好与光辉也无法被埋没。他似乎在说,我的居所虽不起眼,但那些缺乏品格与修养的人,根本没资格踏入我的家门。更不用说见风使舵、阿谀逢迎的贪官污吏了。

对于刘禹锡这样气度高贵的人,生活越是捶打他,压制他,他越是钢筋铁骨,通体发光。一篇《陋室铭》,激励了无数贫居陋室的学子,治愈了无数身处低谷的人,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支柱。

有人说,刘禹锡是一位生活的哲学家,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怡然自得。不管活的好与不好,过的顺与不顺,你都能在他身上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良方。

他在人生低谷时写下的《陋室铭》,不过短短81字,字里行间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记得少年时,老师讲解《陋室铭》,印象较为深刻的是它简而凝练的文字,对仗和排比的巧妙运用,以及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值得学习。

如今,步入中年,再读《陋室铭》,才真正领悟到:在艰难的时候,要学会寻找乐趣,寻得一两位知己,过简单的生活。人生所需并不多,摒弃多余的奢华,简单干净就是最好的气质。正如三毛所言: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生活简单,做人简单,才是最丰盈,最真实的幸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