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式复古建筑:从古典复兴到现代建筑的演变
西洋式复古建筑:从古典复兴到现代建筑的演变
西洋式复古建筑,又称古典复兴建筑,是18世纪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以古希腊、古罗马建筑形式为基础,继哥特式建筑之后成为欧洲建筑史上的重要流派。
古典复兴建筑在各国的代表作
法国是古典复兴建筑活动的中心,以古罗马建筑风格为主,代表性建筑有雄狮凯旋门和马德兰教堂。
英国则以希腊建筑风格为主,代表作包括不列颠博物馆和爱丁堡中学。德国同样以希腊建筑风格为主,著名建筑有柏林的勃兰登堡门和阿尔塔斯博物馆。美国的代表性建筑则有美国国会大厦和华盛顿的林肯纪念堂。
欧式古堡的主要风格
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是世界第一高楼与人工构造物,高828米,共162层,造价15亿美元。
吉隆坡石油双塔:曾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目前仍是世界最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八高的大楼。坐落于吉隆坡市中心,高452米,共88层,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设计,大量使用不锈钢与玻璃材质。
玛丽莲·梦露大厦:位于加拿大密西沙加市,是一座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
白宫:美国总统的官邸和办公室,位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组成。
克里姆林宫:位于莫斯科心脏地带,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和总统府所在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
埃菲尔铁塔:位于法国巴黎战神广场,于1889年建成,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高300米,加上天线总高324米,全部由施耐德铁器建造。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八大风格
古典柱式:古希腊罗马时期建筑风格,构图以柱子为基础,包括台基、柱子、檐部三部分,体现了古希腊人推崇人体美、讲究度量及秩序和谐的美学思想。分为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两种。
拜占庭式:4世纪至15世纪在拜占庭帝国兴起,重视内部空间组织与装饰,装饰性重于真实性,反映出王权与神权的超人力量。
罗马式:10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北部和法国,后流行于西欧各国。多见于教堂建筑,在建筑形态上强调石材的纯重感,使用圆拱门,有高高的穹顶,外观整体给人以沉稳乃至粗拙的形式感。
哥特式:12世纪兴起于法国北部,17世纪流行于西欧各国。它崇尚中世纪的象征手法,具有寓意性和神秘性。广泛运用线条轻快的尖拱券,造型挺秀的小尖塔,轻盈通透的飞浮壁,修长的立柱或簇柱,以及彩色玻璃镶嵌的花窗,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神秘的幻觉。
文艺复兴式:15~17世纪在文艺复兴思潮影响下流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视立体感,把色彩放在第二位;在外貌与姿势上选择感兴趣的人物进行雕刻,并竭力加以理想化,使之具有崇高品质,表现其细腻感情。
巴洛克式:17世纪意大利的艺术美学风格。其特点是一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平衡,倾向于豪华和浮夸,追求动势与起伏的效果,力图造成幻象。在建筑上运用矫揉的手法,以及装饰和夸张的雕像等,使建筑在光影之下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法国古典式:17世纪下半叶形成于法国。推崇永恒的、规则的、合乎逻辑的法则,讲究严格的艺术规范。在建筑造型上,主要效法罗马建筑的三段法,将立面横向划分为基座、柱廊或门窗、檐部三段,在纵向又划分出中间突出、两侧对称三段。法国古典式建筑都较宏伟和富有节奏感,对以后的建筑潮流具有一定的影响。
洛克克式: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统治时期(1715-1774)所崇尚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纤巧、浮华、烦琐,表现了贵族的审美趣味。在建筑上追求外形富丽堂皇,装饰精巧奇特,以不对称见长,以使用C形,S形和漩涡形等复杂曲线著称,色彩轻淡柔和。
法国著名古典主义建筑
巴黎卢佛尔宫:世界最壮丽的宫殿之一,位于巴黎市中心。它原为法国王宫,法国大革命后,1793年改为国立美术博物馆。
巴黎伤兵院新教堂:路易十四时期军队的纪念碑,也是17世纪法国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新教堂接在旧的巴西利卡式教堂南端,平面呈正方形,中央顶部覆盖着有三层壳体的穹窿,外观呈抛物线状,略微向上提高,顶上还加了一个文艺复兴时期惯用的光亭。
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是巴黎著名的宫殿之一,也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1999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巴洛克教堂: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位于菲律宾吕宋岛的巴奥艾、圣玛利亚、马尼拉以及班乃岛的米亚高等地。这些教堂是从16世纪开始出现的,是西班牙及墨西哥殖民者所建,大体顺延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使用了大量的装饰。教堂结构以西班牙教堂为样板,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做了改动。使用长方形平面,既无侧廊又无交叉廊的结构。这种设计加上坚固的备用墙壁、天棚低矮的回廊,成为菲律宾教堂的特征。
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
罗马斗兽场: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建造于1173年8月。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
圣伯多禄大教堂:位于梵蒂冈,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天主教会的重要象征之一。圣伯多禄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程十分浩大。
伊丽莎白塔: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伊丽莎白塔是由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奥古斯塔斯·普金设计,并由爱德华·登特及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建造的。伊丽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装在钟楼上。伊丽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时朝向四个方向的时钟。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钟重13.5吨,钟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
凯旋门: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巴黎凯旋门是帝国风格的代表建筑,尺度巨大,外形单纯,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巴黎凯旋门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为简洁。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更没有线脚。凯旋门摒弃了罗马凯旋门的多个拱券造型,只设一个拱券,简洁庄严。
西方建筑风格的演变
西方古代建筑的范围,是指从古希腊到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建筑。主要以石块砌垒。
古希腊建筑风格:和谐、完美、崇高。古希腊的神庙建筑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
古罗马建筑风格: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
拜占庭建筑风格: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
哥特式建筑风格: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
巴洛克建筑风格: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炫耀财富。它常常大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第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使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第三,充满欢乐的气氛。提倡世俗化,反对神化,提倡人性,反对神权的结果是人性的解放,这种人性的光芒照耀着艺术,给文艺复兴的艺术印上了欢快的色彩。完全走上了享乐至上的歧途。第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使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S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惊奇感。
洛可可风格的建筑: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墙面上不再出现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线脚繁复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喜用娇嫩的色彩,如白色、金色、粉红色、嫩绿色、淡蓝色,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线脚多用金色,天花板常涂上天蓝色,还常常画上飘浮的白云。此外还喜欢张挂绸缎的幔帐和晶体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力图显出豪华的高雅之趣。然而,它的格调却因装饰手法的过于刻意,往往是脂粉之气过浓,高洁之意不足;堆砌、柔媚有余,自然韵雅不足。
清华大学的著名建筑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拥有许多著名建筑物。以下是其中一些:
清华学堂:清华学堂是清华大学最早的建筑之一,建于1909年,是一座具有西洋古典风格的建筑。它曾是清华学校的主教学楼,现在被用作校史馆和展览馆。
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高校图书馆之一,建筑面积达8.3万平方米。它以其现代化的设施和丰富的藏书而闻名,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紫荆公寓:紫荆公寓是清华大学最有名的学生宿舍之一,建于1953年。它是一座仿古建筑,以其独特的红色瓦片屋顶和精美的雕刻而著名。紫荆公寓是学生们居住、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百年钟楼:百年钟楼位于清华大学的中心地带,建于1916年。它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高约30米,钟楼上方有一个大钟,每小时都会敲响。百年钟楼见证了清华大学百年的发展历程。
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的艺术展览馆,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它收藏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展示了中国和世界艺术的精华。
这些著名建筑物不仅代表了清华大学的历史和文化,也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美丽和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