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跨江融合创新,打造长三角绿色经济新高地
南通:跨江融合创新,打造长三角绿色经济新高地
南通,长江以北唯一毗邻上海的城市,正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创新活力,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加速崛起。作为江苏“1+3”重点功能区的交汇点,南通承载着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的重要使命。通过深化与上海、苏州等地的产业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和环保技术发展,南通正逐步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跨江融合:产业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南通与上海的产业合作堪称长三角一体化的典范。2010年,上海静安区与南通市政府签约共建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开启了两地深度“双向融合”的新篇章。如今,南通市北高新区已吸引300余家优质科创企业投资落户,总投资额超百亿元。园区内,约40%的科创型企业来自上海,60%以上与上海有产业链合作关系,70%的企业与上海80%的高校院所开展创新协作。
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跨江融合的故事同样精彩。园区位于苏通大桥与海太过江通道间的战略要地,汇聚苏州、无锡、南通三地合力,融合中、新、奥三方智慧。自成立以来,园区已复制推广数十项产业培育机制和改革经验,过去十年在新增1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的情况下,创造了南通单个县(市、区)1/10的GDP和1/5的财政收入。近三年工业产值翻番,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创新驱动:打造绿色经济新高地
南通在科技创新和环保技术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以省环保集团为例,2024年集团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5项,实用新型专利39项,软件著作权33项,参编规范标准14项。6项技术产品通过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各类奖项10项,包括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
在污水处理领域,针对工业废水深度处理达标难度高、脱氮成本高、出水不稳定的问题,研发团队成功开发多源催化技术装备和自养反硝化填料及滤池成套装备。这些技术已在新北表面园区、如东恒发污水厂等项目中应用,并首次在省外实现突破。
在流域治理方面,针对重污染河道冬季出水水质波动大的问题,开发快速净化集成技术装备。该技术已在滨海县、宝华镇等多个分布式水质净化工程项目中应用,冬季COD平均去除率由78.0%提升至90.3%,运维费用控制在0.48元/吨左右,低于市场价格约10%。
在环境监测领域,开发了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测站三位一体监测体系,能够快速、精准筛选定位高氮磷河湖区域,为湖泊富营养化精准溯源提供有力支持。
绿色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南通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通过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合作,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环保技术领域取得多项专利,推动了环保技术的进步。公司董事长李武林表示,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助力新技术的引入与应用。
南通创新区作为南通唯一以“创新”命名的重点功能区,聚焦“光电网材”四大主导产业,通过强化产业链各环节,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在内的300余家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园区通过“强链补链延链”的深入实施,不仅强化了产业链各环节的联系,更激发了产业创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南通将继续以绿色理念为指导,推动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发展。通过积极创新和高效实施,南通有望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璀璨的未来。正如市科技局局长吴佳华所说,南通将努力成为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的主引擎,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