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动民族风 | 在南海之滨小黎村,看“竹竿舞”如何引客来
韵动民族风 | 在南海之滨小黎村,看“竹竿舞”如何引客来
海风吹拂,玫瑰芬芳。在三亚吉阳区博后村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外的广场上,一场精彩的竹竿舞表演正在上演。伴随着竹竿敲打的咚咚声,身着民族盛装的黎族村民在快速开合的竹竿间轻盈地跳跃,手上舞动出优美的动作。持竿者高呼“嘿!呵嘿!”,为这场文化盛宴增添了几分热烈的氛围。
11月25日,在三亚吉阳区博后村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外的广场上,当地村民跳起竹竿舞,欢迎宾客的到来。
正值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期间,前来参观这个黎族小村庄的宾客跃跃欲试。跳舞者热情地拉起他们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感受黎族竹竿舞的独特魅力。
一名哈萨克族女士在博后村与当地村民一同跳起竹竿舞。
贵州代表团成员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跳起竹竿舞。
一名福建代表团成员随着欢快的韵律节奏跳起竹竿舞。
竹竿舞,又称“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也是黎族的传统体育运动。它起源于对传统砍柴活动的模仿,每逢“三月三”、黎寨山恋节等重要节日,竹竿舞都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黎族同胞们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欢聚一堂,共同演绎着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
2017年3月31日,演员在琼中县三月三广场为观众表演竹竿舞。
2020年11月18日,一场竹竿舞比赛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中学举行。
2006年,黎族竹竿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017年3月31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在三月三广场举行万人竹竿舞展演,庆祝传统节日“三月三”。
2024年11月4日在位于海南保亭的槟榔谷文化旅游区拍摄的黎族打柴舞表演。
博后村位于三亚亚龙湾旅游度假区西南侧,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玫瑰谷、红峡谷等风景点。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海南省最大的民宿村之一。
海南三亚市博后村(2020年6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
博后村村民在亚龙湾国际玫瑰谷晾晒可食用玫瑰花。
2023年6月28日在博后村拍摄的一家旅游民宿。博后村已成为海南省最大的民宿村之一。
一名哈萨克族女士在博后村亚龙湾玫瑰谷游览。
一名黎族老人在博后村编织棉线制作黎锦。
一名青海代表团成员(右)在博后村体验黎族藤编技艺。
当地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挖掘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采撷民族体育之美,利用“民族+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推广黎族特色竹竿舞。
博后村村民在博后村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外的广场上跳起竹竿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一位村民在摆动竹竿。
博后村舞蹈队队长黎慧娴介绍,黎族竹竿舞由踩踏、跳跃、转体等动作组合而成,不仅局限于脚下活动,更是一种全身性活动,可以锻炼全身肌肉和关节灵活度。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特色舞蹈。
黎慧娴说,舞蹈队24名队员都是本村村民,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自编舞蹈,村里有时也会请专业编舞老师为舞蹈队编舞。
“我们常在村子里的空地上表演或者排练,游客加入跳竹竿舞时都感觉非常爽,一首接一首根本停不下来”。
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博后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黎族竹竿舞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在博后乡村振兴道路上,传承百年的竹竿舞焕发生机,让这个黎族小村独特的传统体育文化彰显出时代魅力。
博后村村民在博后村亚龙湾国际玫瑰谷外的广场上跳起竹竿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村民在博后村哎岬湖畔欢迎远道欢迎的客人。
本文原文来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