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莫扎特、肖邦都发新作品了?古典音乐中的真真假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莫扎特、肖邦都发新作品了?古典音乐中的真真假假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6440338_121123816

近期,古典音乐界接连传来重磅消息:德国莱比锡市立图书馆发现莫扎特少年时期创作的《C大调小夜曲》,纽约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则宣称发现了肖邦的新作品。这些发现引发了全球乐迷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欣赏这些新发现的同时,我们也不禁想起历史上那些真假难辨的音乐传奇。

这首乐曲据信创作于1760年代中后期,由弦乐三重奏的七个微型乐章组成,以深棕色墨水书写在白色手工纸上,各部分单独装订,时长约12分钟。虽然说乐谱没有署名,也并非莫扎特亲手所写,但研究者认为,这是一个副本,莫扎特的父亲曾保存着一份儿子创作的室内乐作品清单,这些作品都已经丢失了,“多亏了一系列有利的环境,一首完整的弦乐三重奏在莱比锡幸存了下来。”

之后,国际莫扎特基金会在乌尔里希·莱辛格博士的指导下,于萨尔茨堡公开了最新发现的莫扎特为两把小提琴和低音提琴而作的《C大调小夜曲》K648,被称为非常小夜曲(A Very Little Night Music)。

德国莱比锡歌剧院外的奥古斯都广场排起了 400 米长的长队,乐迷们争先恐后地聆听演出。演奏者是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音乐学校的毕业生。

在发现莫扎特新乐谱之后,纽约一家博物馆宣称发现了肖邦的新作品。纽约曼哈顿的摩根图书馆和博物馆的馆长罗宾逊·麦克莱伦,在地下室整理一批旧物件时,发现这批旧物件中有毕加索签名的明信片、一张法国女演员的老照片,还有勃拉姆斯和柴可夫斯基的来信。而最令其惊奇的是,他发现了一份带有写有肖邦圆舞曲的手稿时。

馆长本人也是一名作曲家,他拍下手稿照片,发给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肖邦研究的领军学者杰弗里·卡尔伯格。对手稿的纸张和墨水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笔迹和音乐风格等等之后,得出了一个重大结论:这部作品很可能是肖邦的一首不为人知的圆舞曲,可能创作于 1830 年至 1835 年之间,恰好是肖邦20多岁时。它比肖邦其他华尔兹要短——大约 80 秒。为 A 小调,有不同寻常的力度标记,包括开头附近的三重强音。

这首乐曲的纸张和墨水与肖邦通常使用的纸张和墨水一致,乐谱笔迹与肖邦的以往笔迹相符,包括风格化的低音谱号以及其特有的涂鸦风格。虽然没有签名,但很可能是打算作为礼物送给某人的签名簿。

《纽约时报》还邀请中国钢琴演奏者郎朗在斯坦威音乐厅演奏了这首圆舞曲。

古典音乐圈发现作曲家的手稿的事情,其实时不时会发生,真真假假也众说纷纭。比如以下这些:

克赖斯勒丑闻

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 年)或许是最早一个制造音乐骗局的人,他是新兴音乐录音业的先锋,他为观众演奏了著名作曲家失传的经典作品。据克赖斯勒称,他曾在法国的一座修道院中亲自发现了科雷利、普格纳尼、维瓦尔第和库佩兰的不知名作品手稿。听众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又听到了另一首不为人知的杰作。

然而,在1935年2月2日,也是克莱斯勒的60岁生日上,他毫不讳言——他一直是作曲家,而那些手稿实则出自他的手笔。音乐界大为震怒,但克赖斯勒则指出:"只要人们喜欢,作品由谁创作并无区别。名字变了,价值不变"。显然,听众们同意克赖斯勒的评价,因为丑闻发生后,他的知名度急剧上升。

大卫·波普尔的诡计

大卫·波普尔(David Popper,1843—1913 年)是最后一位不用音栓演奏的伟大大提琴家。他的音色被形容为 “宽广而充满感情,演奏技巧高超,风格古典”。波普尔也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1894年12月1日,他在伦敦水晶宫首演了新发现的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震惊了观众。波普尔说,在维也纳的一次音乐会上,一个人递给他几张皱巴巴的手稿纸,声称是海顿大提琴协奏曲的手稿。

起初,波普尔对这则轶事持怀疑态度,但几年后,他断定这是海顿的真正主题。他将这些主题改编成音乐会形式的三个乐章,并提供了钢琴伴奏和配器。波普尔 “海顿 ”音乐会于 1899 年出版,但由于找不到原始手稿,人们开始提出质疑。正如《音乐时报》在 1895 年写道:“遗憾的是,所提供的证据并不确定,但这首协奏曲的特点确实令人愉悦。即使不是海顿所写,但在形式和精神上肯定都是彻底的海顿风格”。这首协奏曲曾被许多著名大提琴家演奏过,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姆斯蒂斯拉夫·罗斯托罗波维奇。

马里乌斯·卡萨德斯的骗局

20 世纪的音乐大发现发生在 1933 年。匈牙利小提琴家杰利·达拉尼(Jelly d'Aranyi)登上伦敦舞台,演奏了莫扎特的一首名不见经传的小提琴协奏曲。这场演出引起了绝对的轰动,乐谱实际上是法国小提琴家马里乌斯·卡萨德斯(Marius Casadesus)改编的。卡萨德斯声称,他是根据年仅十岁的莫扎特的手稿编曲的,扉页上写着献给路易十五的长女 “法兰西的阿德莱德夫人”,日期是 “1766年5月26日,凡尔赛”。

事情很快就变得有趣起来,因为学者们不被允许看到亲笔签名的乐谱,而年轻的莫扎特实际上是在扉页上日期的两天后才抵达凡尔赛的。而且,父亲莱奥波德·莫扎特整理的儿子作品目录中也没有这部作品。有人说这是 “类似克莱斯勒的骗局”,但音乐界确实愿意相信莫扎特的新协奏曲。就这样,“阿黛莱德协奏曲”获得了科切尔的编号,耶胡迪·梅纽因也录制了一张著名的唱片。直到1977年,在一场关于版税的激烈诉讼中,马里乌斯·卡萨德斯才承认他才是真正的作曲家。

亨利·卡萨德斯的中提琴恶作剧

人们很容易对克莱斯勒和马里乌斯·卡萨德斯的错误归属不屑一顾,但值得记住的是,这些 “伪作 ”出现的时代,正是先锋派和12音调追随者大肆抨击旧音乐体系的时代。卡萨德斯家族是法国最杰出的艺术家族之一,是国际古典音乐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爱好者几乎都记得钢琴家罗伯特·卡萨德斯(Robert Casadesus),他曾与拉威尔(Maurice Ravel)合作。而亨利·古斯塔夫·卡萨德斯(1879-1947 年),罗伯特的叔叔,马吕斯的哥哥,也为自己的音乐事业准备了惊喜。

亨利是一位天才小提琴家,他与圣桑(Camille Saint-Saëns)一起于 1901 年成立了古乐器协会。他们使用巴洛克时期的乐器进行演奏,并向热切的听众介绍了许多名家不为人知的音乐杰作。亨利 “发现 ”了亨德尔和博凯里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伊曼纽尔和巴赫的两首著名中提琴协奏曲。这些协奏曲有不同的版本,并由希尔豪德(Darius Hilhaud)和普罗哈斯卡(Felix Prohaska)演奏和录制。很明显,亨利从一开始就自己创作了所有这些作品,他从未否认过这一指控。

南尼的骗局

法国低音提琴演奏家爱德华·南尼(1872-1942 年)曾长期担任巴黎音乐学院教授。他一生创作了一系列重要的教学作品,并作为作曲家在国际上获得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他实际上只在法国流行。他最有名的作品包括一首E小调协奏曲和一首A大调协奏曲,这两首协奏曲都是由意大利低音提琴大师多梅尼科·德拉戈奈蒂(Domenico Dragonetti,1763-1846 年)创作的。

这首曲子的基本故事早已耳熟能详。据说,保姆在大英博物馆图书馆发现了这首协奏曲的手稿,但却始终没有找到这样的手稿。南尼诡计的答案可能在于他与斯图尔特-桑基(Stuart Sankey)的友谊,后者是一位重要的低音提琴教育家。当桑基需要一部能迅速出售的低音提琴作品时,南尼同意了,并以自己的名义提供了他的《E小调协奏曲》。由于桑尼并不是一位真正有名的作曲家,这部作品并不畅销,于是两位同伙决定出版桑尼的另一部协奏曲,但这次的作者用了多梅尼科·德拉戈奈蒂的名字。这首 “德拉戈奈蒂 ”协奏曲立即大受欢迎,但正如您所听到的,它在风格上与德拉戈奈蒂的音乐几乎没有共同之处。

戈尔茨坦的“复仇”

小提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迈凯洛·戈尔茨坦(1917-1989 年)出生于乌克兰的,在他八岁时首次公开演奏,而后左手受伤,他转而从事教学和作曲工作。他的一首乌克兰题材的幻想曲曾遭到了评论家的抨击,称他作为一个 “犹太人永远无法理解乌克兰文化,也无权使用乌克兰文化”。戈尔茨坦反击说,贝多芬在他的“拉祖莫夫斯基四重奏”中也使用了乌克兰题材,但评论家回答说:“贝多芬不是犹太人”。

为了证明评论家的观点是错误的,戈尔茨坦编造出一个乌克兰作曲家,名字是尼古拉·奥夫夏尼科·库利科夫斯基,他为他做了详细的传记。据说,库利科夫斯基出身贵族家庭,1809 年创作了 G 小调第 21 号交响曲,并题词 “为敖德萨剧院献礼”。戈尔茨坦宣布自己发现这位乌克兰作曲家的手稿,立即在苏联音乐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毕竟,这证明乌克兰出了一位可与海顿相媲美的作曲家。重要的交响乐团和指挥家都演奏了这首曲子,这子虚乌有的作曲家和其作品也被收录进了《苏联大百科全书》。戈尔茨坦对自己的骗局未被发现感到震惊,于是,他又站出来宣称这部作品是自己的。当局最初的反应也令人震惊,他们坚持认定所谓的奥夫夏尼科·库利科夫斯基和戈尔茨坦,都没有创作过这首交响曲。直到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一次刑事调查才确认了该作品确实出自戈尔茨坦的手臂。

米歇尔的欺骗

温弗里德·米歇尔是一位德国木笛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编辑,他以自己的名字出版了大量作品。此外,他也以乔瓦尼·保罗·西蒙内蒂(Giovanni Paolo Simonetti)的笔名发表了大量具有 18 世纪早期风格的作品。而他最重要的成名作,是他在 1993 年发现了海顿失传已久的六首钢琴奏鸣曲。事实上,米歇尔成功说服了著名的海顿学者 H. C. 罗宾斯-兰登(H. C. Robbins Landon)和伊娃·巴杜拉·斯科达(Paul and Eva Badura-Skoda),让他们相信海顿的重要发现就在眼前。

据说,这些作品是根据在一份古老的主题索引中发现的六首失传的海顿作品的开头小节创作的。这些奏鸣曲于 1995 年作为海顿作品出版,“由温弗里德·米歇尔补充和编辑”。这些一度被认为是“海顿最优秀的奏鸣曲”,最终被证明是假的,来自一种相当巧妙的模仿。《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对此则表示,如果这些曲子好到足以被认为是海顿的作品,那么它们本身难道就没有价值吗?还是说,只是因为有了海顿作者和历史背景的光环,它们才变得有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评判音乐作品内在品质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优秀的模仿作品不能与 “真正的”作品一样优秀,不能同样受到音乐文化的重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