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陈俊桂:从码农到新农人,他靠啥逆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陈俊桂:从码农到新农人,他靠啥逆袭?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12A06I1C00
2.
https://m.sohu.com/a/828328875_100116740/?pvid=000115_3w_a
3.
https://m.sohu.com/a/829615798_121123770/?pvid=000115_3w_a
4.
https://m.sohu.com/a/829616513_121956425/?pvid=000115_3w_a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6159811250026073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12A06I1C00?media_id=&openApp=false&suid=&web_channel=wap
7.
https://m.sohu.com/a/837122116_121123770/?pvid=000115_3w_a
8.
https://m.zhulang.com/778998/529903.html
9.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_org.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cid=667108272846674944!!wm_id=45dda7c660154396aecbabf9f9b99b0f

在广东省惠来县岐石镇岐石村,一位曾经的IT精英,如今的“新农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这片土地。他就是陈俊桂,一个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到现代农民的转型者,一个用科技和汗水浇灌希望的追梦人。

01

从“码农”到“薯农”的转变

2012年,陈俊桂大学毕业后在广州找到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每天坐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负责网站设计、运营与系统维护。然而,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找到想要的事业感和荣誉感。

2014年,陈俊桂的父亲因长期操劳而患病,医生叮嘱他父亲以后不能干累活了,需要休养。面对家里七八十亩地的困境,陈俊桂作出了一个让父母和乡亲们都大吃一惊的决定:辞职,回家务农!

02

“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

回乡后,陈俊桂开始尝试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来提高效率。他首先采购了一台割灌机,用来除草。这台价值700元的机器,对当时的农民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陈俊桂的父母对割灌机闻所未闻,认为勤能补拙,能省则省,没有必要购买。但陈俊桂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说服了父母。

陈俊桂手持割灌机,启动引擎,在田里很快完成了割草工作,这不仅让父母刮目相看,也让村民们大开眼界。村民们不仅请陈俊桂帮忙到田里除杂草,甚至连扫墓都要请他帮忙开路、割草。

尝到科技甜头的陈俊桂,陆续购买了村里第一台培土机、第一台迷烟机、第一个喷灌设备、第一台番薯收获机等。这些现代化设备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比如种植番薯需要培土,人工培土一天只能完成七八分地,使用培土机一天就能完成十亩地。挖番薯时,用番薯收获机替代人力挖番薯,人工成本可以降低50%。

03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经过多年奋斗,陈俊桂慢慢积累了资本,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做强现代农业,实现多样化发展,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他承包、租赁了村里120亩撂荒地和小块农田,加上自己的80亩地,整合为两处初具规模的农场,主要种植“西瓜红”番薯、“一点红”番薯和紫薯。陈俊桂也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注册了公司和商标,打造团队,塑造品牌。

陈俊桂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为自家番薯找到了从低到高的各级市场。收获时节,每天可以卖出10—18吨番薯,并提供了20个农业工人岗位,为工人提供120—130元的日薪,包餐包接送,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04

敢想敢做的生态农业探索

随着番薯种植越来越红火,陈俊桂决定尝试建设现代化农场,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我的性格是敢想敢做,敢拼敢闯,只要我认定的事,就会全力以赴去做。”陈俊桂说。

他首先尝试了“养羊+番薯种植”模式,建设了羊舍,养了170头山羊,用番薯叶、玉米叶喂养山羊,再用山羊粪给农作物施肥。随后,他又尝试饲养蛋鸡,在农场放养500只蛋鸡,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到农贸市场收购别人不要的鱼头、鱼内脏、杂鱼等,掺杂稻谷、玉米等喂养蛋鸡,这样养出来的“海鲜鸡”下的鸡蛋,蛋黄呈现红色,蛋清浓稠,蛋香浓郁,1个鸡蛋可以卖1.5元,一年可以收5万个鸡蛋。

目前,陈俊桂正在将羊舍改建成猪舍,修建化粪池,对农场进行水肥一体化改造,接下来准备发展“生猪+番薯”的生态循环模式。

05

坚持与信念

陈俊桂的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历过许多挫折。2019—2020年,农场连续两年遭遇干旱、台风等灾害,导致歉收,亏损50万—60万元。但陈俊桂没有气馁,他越加全心扑到事业上,每天都住在农场边的农舍里,最后干脆把老婆孩子也都接到农舍里居住。“我对农业有兴趣,对做强农业有决心。务农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日子很踏实,我很心安,每天晚上都是倒头就睡。” 陈俊桂笑着说。

“人生就是要多学习,开拓视野;多经历,提升格局。我相信,只要你的能力达到一定高度,坚持不懈去做事,财富自然就会到来。” 陈俊桂说。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敢想敢做,新时代下的种地汉也能华丽转身,实现自己的梦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