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人物到环境:如何创作一部优秀的小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人物到环境:如何创作一部优秀的小说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m.sohu.com/a/821020043_121124705/?pvid=000115_3w_a
2.
https://theory.gmw.cn/2024-03/11/content_37196518.htm
3.
https://m.qidian.com/book/1042609339/
4.
https://m.qidian.com/ask/qqbzfosdybpen
5.
https://m.suning.com/cszt/1gj1bf.html
6.
https://m.dingxinwen.cn/detail/400DD7E348BA4D77B465923E9F9F03
7.
http://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5737477'
8.
https://www.qidian.com/ask/qbpdygtkgiq
9.
http://www.hnsk.gov.cn/content/646841/83/14054385.html

“文学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作为创作的基石,通过艺术加工,生发出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别于现实生活的具有超越性‘建筑品’,这个超然于现实之上的‘建筑品’,才是文学和艺术所要达到的目的。”这是《大家》杂志主编周明全对好小说的定义。在他看来,文学性是小说最重要的标准,作家不仅要贴近现实,更要创造超越现实的艺术品。

那么,如何才能创作出具有文学性的优秀小说呢?这需要从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入手:人物、情节和环境。

01

人物:小说的核心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作家经过典型化处理,创造出具有鲜明独特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人物形象,以达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目的。

以《红楼梦》为例,曹雪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通过他们的命运,曹雪芹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衰落,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02

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舞台

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它来源于生活但经过整理、提炼和安排,比现实生活更集中、完整、具有代表性。小说主要通过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情节的发展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助于推动人物的塑造以及主题的表达,是完成核心任务的重要手段。

以《水浒传》为例,施耐庵通过一系列紧张刺激的情节,展现了梁山好汉们从个人反抗到集体起义的历程。这些情节不仅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也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最终揭示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03

环境:人物活动的背景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背景,特定的环境可以影响人物的性格、行为和命运,同时也能为情节的展开提供合理的场景设定,从侧面辅助核心任务的达成,即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表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表现主题。

以《骆驼祥子》为例,老舍通过对20世纪20年代北京城的社会环境描写,展现了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祥子的悲剧不仅是个体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然而,在当前的小说创作中,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一些作家过度追求技巧,忽视了故事性;一些作家在人物塑造上过于扁平化,缺乏深度;一些作家在环境描写上过于简单,缺乏真实感。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首先,要重视故事性。正如金庸所说:“中国近代新文学的小说,其实是和中国的文学传统相当脱节的,很难说是中国小说,无论是巴、茅或鲁迅,其实都是用中文写的外国小说……那传统意义的中国小说是什么样的呢?我觉得首先应该是好的故事,细致入微,曲折动人,一章一回,环环相扣。”

其次,要注重人物塑造的立体化。可以通过对比手法、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方式,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比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既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雅,又有“借东风”“草船借箭”的智慧,还有“挥泪斩马谡”的仁慈。

最后,要重视环境描写的真实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让环境描写更加真实可信。比如,《白鹿原》中对陕西关中平原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农村。

小说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写作就像跑步,你不能指望一次就跑完全程,你需要一步一步地积累,才能最终到达终点。”希望每一位有志于小说创作的朋友,都能坚持写作,不断学习,最终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