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的“儿子”:一段跨越辈分的友谊
贾宝玉的“儿子”:一段跨越辈分的友谊
在《红楼梦》中,有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父子情”:贾宝玉竟然认了比自己大四五岁的贾芸为干儿子。这个看似荒诞的认亲故事,不仅展现了贾宝玉的率性可爱,也体现了贾芸的机智乖巧,更折射出封建大家族中的人情世故。
一场“意外”的认亲
故事要从贾宝玉与贾芸的初次相遇说起。贾芸是贾府的远房侄子,父亲早亡,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生得“容长脸儿,长挑身材,甚是斯文清秀”,年纪十八九岁,正值青春年华。
一日,贾芸在贾府偶遇贾宝玉。贾宝玉见他清秀,便随口说道:“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这本是一句玩笑话,但贾芸立刻抓住机会,伶俐地回应道:“俗语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
贾宝玉被贾芸的机智逗乐,便顺水推舟认了这个干儿子。虽然这只是一个玩笑,但贾芸却当了真,第二天就到宝玉的书房去认父,结果扑了个空。但这段“父子情”就此开始了。
“父子”间的往来
贾芸为了讨好贾宝玉,送了两盆白海棠给他。在拜帖中,贾芸更是正式地称自己为“不肖男芸”,称贾宝玉为“父亲大人”。贾宝玉虽然觉得好笑,但也欣然接受了这份孝心。
两人虽然年龄相差不大,但性格和生活环境却大不同。贾宝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整日与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为伴;而贾芸则是一个需要为生计奔波的普通子弟,对贾宝玉的富贵生活只能望洋兴叹。
意外的结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段看似戏谑的“父子情”在贾府被抄家后得到了升华。贾宝玉被关进狱神庙,贾芸不仅没有忘记这位“义父”,反而跑前跑后地营救他。这种患难见真情的举动,让这段原本充满戏谑色彩的关系显得格外珍贵。
贾宝玉认贾芸为干儿子的故事,表面上是一个公子哥的随性之举,实则展现了人性中温暖的一面。贾宝玉的率性与贾芸的机智,共同谱写了一段跨越辈分的友谊。这段关系超越了简单的玩笑,成为了两人之间特殊的纽带。在贾府的兴衰变迁中,这段看似戏谑的“父子情”最终绽放出了真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