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血栓,这些食材不能少!
秋冬防血栓,这些食材不能少!
秋冬季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据统计,秋冬季节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占全年的80%,气温每降低1摄氏度,发病率可增加2%以上。其中,血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80%以上的心脏病与脑中风的急性发作都与动脉血栓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专家推荐,通过日常饮食调理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以下五种常见食材,具有降低血黏度及抗凝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生姜
生姜中含有姜烯酚、姜烯酮,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脏血管梗塞和脑梗塞,具有超过阿司匹林的抗凝作用,故有“血液清道夫”之称。实验证明,进食牛排、奶酪和奶油等食物,能促进血小板凝聚,加速血栓形成。如果同时吃一些生姜末或姜粉,血液就会保持良好状态,不易出现血栓。
大蒜
大蒜主要成分有大蒜辣素、大蒜新素、大蒜甙等,除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外,还具有与阿司匹林同样的抗凝作用,可抑制血栓素、血小板黏聚和改善纤溶系统活性。专家指出,每天吃数瓣大蒜,无论生食或熟食均有效。
洋葱
洋葱中所含二烯丙基二硫化合物,能增加纤维蛋白溶酶活性,促进血凝溶解,又能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还含有前列腺素A,具有扩张动脉、增加血流量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洋葱中所含的槲皮酮具有神奇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凝聚,对抗血栓形成。它还能阻止自由基对动脉血管的损害,使动脉血管内壁光滑,富有弹性。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含有肾上腺素等多种抗血栓物质,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等四大功能,从而可降低血黏稠度,软化血管,缓解脑血管变硬变窄,使血液流动畅通。实验证明,吃黑木耳8个小时之后,血液依然难以凝聚,其作用强而持久,血液黏稠度高的患者,可多吃些黑木耳。
蔬菜与水果
蔬菜与水果所含的叶酸、叶绿素、类黄酮、β-胡萝卜素等,对心脑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水果与蔬菜中所含维生素C与膳食纤维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避免血栓形成。在对瑞典260名中年人进行的研究中表明,每天大量吃水果和蔬菜的人,其具有最活跃的纤溶活性,可避免血栓发生;反之,很少进食水果与蔬菜者,其纤溶系统的功能状态则很差,引发血栓风险极大。
除了以上五种食材,还有一些食材也具有预防血栓的作用:
普洱茶:可以帮助控制血糖,防止糖尿病对血管的损害。它还含有抗氧化物质,可以保护血管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燕麦:燕麦中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可以降低血脂,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预防动脉硬化。
芹菜: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钾和芹菜素,有利于降低血压,缓解血管的压力。
黑豆:黑豆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血管中的自由基和胆固醇。
海带:海带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胶质,其中的胶质成分可以净化血液,排出血液中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纳豆:纳豆对血管好的原因主要是它含有一种叫做纳豆激酶的物质,它可以溶解血栓、降低血压、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推荐一道凉拌木耳洋葱:
材料:黑木耳20g,洋葱、大葱、生姜、辣椒、食盐、白糖、醋、橄榄油各适量。
做法:将木耳和洋葱分别用开水焯熟,取出晾晒后撕成小块。将木耳和洋葱放在器皿中,加上少许大葱、生姜、辣椒、白糖、食盐、醋。坐锅点火,倒入少许橄榄油,待油热后浇在上面,拌匀即可。
另外,健康的心脏需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慢锻炼时的心率,有效缩短心脏的工作时间,增强心脏功能。要注意应避免不恰当的锻炼强度,剧烈运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有致命危险。
除了通过饮食预防血栓,还需要注意保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秋冬季节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食物的摄入。在干燥的秋季,要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如多喝白开水、淡茶水等,以降低血液黏稠度。秋高气爽之时,适合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强化心肺功能,还能帮助身体消耗多余的脂肪和热量,对预防心脑血管病等疾病有益。